阳曲县高村乡河庄村依托村日间照料中心平台,面向常住村内的70岁以上孤寡老人,开展“送餐上门”专项服务。简单一顿饭,背后却是基层治理理念的革新与养老服务模式的升级。
河庄村不少老人行动不便,往返照料中心吃饭成了负担。“送餐上门”服务依托现有照料中心平台,仅需配备保温箱、明确配送人员,投入成本不高,却实实在在解决了老人做饭难、吃热饭难的困境,让23位老人的幸福感大幅提升。这种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的养老服务模式,打破了地理分散对农村养老服务的限制,不再让行动不便的老人“追着服务跑”,而是让服务“贴着老人走”,真正做到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要让这份“暖心餐”走实,需在细节处下功夫。比如定期调整食谱,让饭菜既营养均衡又贴合老人的口味。针对老人的饮食禁忌、咀嚼能力等个体差异,让日间照料中心在统一配餐基础上,提供个性化调整,避免“一刀切”的配餐让部分老人“吃不惯”。可以拓展服务范围,让送餐员兼任“临时照护员”,送餐时可顺便看看家里水电是否安全、老人身体有无异常、日常生活有无困难等,让送餐不仅仅送食物,还成为一项日常关怀巡查工作,及时发现老人潜在需求,并反馈给村“两委”或照料中心。
要让这份“暖心餐”走实,需在持续上下功夫。可尝试“政府补贴+社会捐助”的模式,多元筹措资金,让送餐服务从“村里单独扛”变成“多方一起托”,减轻村集体负担,让服务更有持续性。动员志愿力量,补充配送队伍,招募村内党员、返乡青年、低龄老人组成志愿配送队轮班参与送餐,既减少人力成本,又让“邻里互助”的氛围融入服务,让老人感受到的不仅是饭香,更是“人情暖”。
“送餐上门”是乡村养老服务升级的一个缩影。既要照顾到老人的“个性化需求”,也要打通“资源可持续循环”的链条,让这份暖意真正扎根乡村,长久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