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太原有了些许凉意,早上不到8时,太原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治疗室内,已坐满了患者。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王铁云已换好白大褂,推着治疗车走进治疗室。“李大爷,今天感觉怎么样?”“连续扎了一周的针,胃不胀了,想吃饭了。”……消毒、下针,快如闪电,不到一会儿,第一位患者就顺利地扎上了针,而王铁云运用的针法正是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阴阳平衡针法。
一枚小小的银针,不仅串起了千百年的中医智慧,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以其独特的哲学思辨和显著的临床疗效,讲述着一个关于生命、传承与守护的动人故事。

指尖乾坤见真章
走进301病房,6张诊疗床整齐排列。王铁云看了一下手中的治疗单记录,来到3号诊疗床前,屏息凝神,消毒、定方、下针,一根仅有0.18毫米粗细的银针已精准刺入穴位。整个过程不到一秒,快得让旁观者来不及反应,唯有王铁云的指尖那微不可察的旋转,透露着深厚的功力。
“最近一段时间,我老伴睡觉不好,消瘦了十来斤,听说王主任针灸疗法管用,就来了。针灸不到一周,现在老伴睡觉好多了,今天早上7点左右才醒来,而且最近也胖了一两斤。”市民郭淑华开心地说。
“这个针法,至少练了五六年。”王铁云的话语平静,却重若千钧。这“快、稳、准”三字诀的背后,是数千个日夜的淬炼。所谓“快”,是指尖瞬间的爆发力,以减少患者的刺痛感;“稳”是手臂与腕力绝对的掌控,确保落点分毫不差;而“准”,则是最高境界,它建立在对人体361个经穴、无数奇穴的烂熟于心,以及对眼前独特个体的瞬间判断之上。
“入针并非一味求深。”她解释道,“皮肤的厚度、患者的体质、情绪的紧张程度,甚至当日的节气,都是下针前必须综合考量的因素。手指的快速旋转,是为了更好地破皮并引导‘气’的运行。这既是技术,更是艺术,是手指与患者生命场域的一次对话。”
在这里,每一根银针都不再是冰冷的金属,而是医者手指的延伸,是探测生命河流深浅急缓的智慧之舟。

整体观里蕴玄机
阴阳平衡针法,名出《黄帝内经》,根植于中华文明最古老的哲学土壤。“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治病亦然。它的至高精髓,绝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在于一种宏大的整体观。
今年73岁的韩芳萍,长期失眠、焦虑,在侄女的介绍下,专程从深圳回到太原,找王铁云医治。在详细了解病情后,王铁云为其针灸诊疗,从头顶的百会穴,到脚底的涌泉穴,她取穴几乎遍布全身。面对患者的疑惑,她一边行针一边娓娓道来:“患者看似是神不安,但其根源在于肝气郁结,脾失健运,导致气血亏虚,上下不通。就像一栋楼的下水道堵了,顶楼也会受影响。我只盯着她失眠的症状,就如同只去疏通顶楼的水池,是治标不治本。”
她用生动的比喻,将深奥的中医理论化为寻常道理:“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完整的宇宙,经络是山川河流,气血是流动的河水。疾病,就是河流某处出现的淤塞或泛滥。阴阳平衡针法要做的就是纵观全局,从上游到下游进行系统性疏通和调节,让身体的‘生态环境’重归平衡。”
“阴阳失衡必得病。而阴阳平衡针法就是调理脏腑、打通经络,让气血循环开。”王铁云讲述着,这正是其“平衡”二字的奥义所在,它调和的是人体内在的阴阳、气血、虚实、寒热,追求的是一种动态的、和谐的稳态。下针虽有先后,但思路始终是一个完整的闭环。这种将人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治疗哲学,与现代医学日益重视的“整体医学”理念不谋而合,闪耀着超越时代的智慧光芒。
银针载道泽万家
阴阳平衡针法的传承之路,是一条不断被认可、被规范、被发扬光大之路。荣誉背后,是更沉重的责任。
2023年7月,阴阳平衡针法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意味着更严格的保护义务和更清晰的传承谱系。作为阴阳平衡针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铁云深感时间紧迫,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带徒授艺和理论梳理中。
“过去很多精髓是‘只可意会’,现在我们必须将其‘言传’,形成规范化的教材和操作标准,这样才能大规模地培养出合格的人才,避免绝技失传。”王铁云每天除了出诊,更重要的任务是手把手带徒弟,8名徒弟每天跟着王铁云学针法、看病例、勤总结、重实践。目前,团队人人都能上手医治。
一根银针,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它从《黄帝内经》的深邃智慧中走来,在像王铁云这样的医者手中焕发生机,又必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它不仅是太原的一张文化名片,更是中华文明为全人类健康贡献的一份独特答案。
在针起针落间,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医者的专注与虔诚;感受到的,是一门技艺的精妙与深邃;触摸到的,是一座古城跳动不息的文化脉搏。阴阳平衡,大道至简。一枚小小的银针,正以其恒久的微光,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安康,也续写着非遗生命力的灿烂篇章。
记忆档案
阴阳平衡针法,是一套独特的针刺疗法。中医认为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衡”,疾病本身仅是整体阴阳失衡的一个外在表现。阴阳平衡针法以传统针灸经络理论为基础,以阴阳为总纲,从中医整体观出发,不仅仅针对于疾病本身,而是着眼于整体调理、恢复机体阴阳平衡为治疗目的。自临床开展阴阳平衡针法以来,目前对很多常见病的治疗均有确切疗效,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不少患者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2023年7月,阴阳平衡针法被列入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