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愿没得到满足,孩子不能接受,坐在地上大声哭闹,一旁的家长束手无策。这样的情景,社区网格员在入户或巡查时经常见到。8月23日,迎泽北社区举办的一场亲子讲座上,心理咨询师给出建议:家长应巧妙引导,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诉求,做自己情绪的“小主人”。
家住汇秀苑小区的马女士有一个5岁的儿子,平时主要由老人看护,对孩子百般迁就。这种教育方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孩子稍有不顺心就会发脾气,甚至乱扔东西,家里人也难以劝阻。听说社区专门针对这种情况举办了讲座,她积极报名参加。
听完马女士的讲述,太原科大心理健康促进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慧琳给出建议:孩子发脾气,实际上是情绪的一种发泄。作为家长,不应过分迁就,也不能“以暴制暴”。首先,不要立即训斥,而应以温和的态度与孩子沟通。可以让孩子单独安静一会儿,待情绪平复后再讲道理。其次,要让孩子明白,应当学会理性表达自己的需求,哭闹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居民陈先生的儿子正在上初三,学习压力大,有时因成绩不理想就赌气不吃饭。张慧琳建议:可以让孩子尝试写“情绪日记”,记录每天的开心与烦恼,这样既能够找到情绪宣泄的出口,也有助于避免影响亲子关系。家长应在此时给予更多理解和包容,耐心开导。
张慧琳告诉在场家长,教育的目的不是剪断孩子的翅膀,而是教会他们飞翔。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