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暑假都是举家出游的高峰期,区别于传统的报团游,近两年,私人定制游逐渐升温,游客可以自由规划行程,享受独特的旅游体验。然而,随着需求增长,市场上也出现一些不规范现象,影响出行感受。太原市消协律师提醒,选择私人定制游务必签订合同并明确行程安排、服务标准、费用明细等,确保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7月22日,记者走进位于五一广场附近的一家旅行社看到,印有丰富线路的宣传彩页被摆在店内最显眼的位置,工作人员忙碌地接待到店咨询的顾客。该旅行社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暑期的旅游市场,亲子家庭依旧是核心客群,占比超过六成。国内热门线路,主要集中在甘青、新疆、云南以及大草原等热门旅游目的地。与往年不同的是,小包团和精品团以及私人定制游需求量逐渐上升。从目前门店接客量来看,约占30%且呈逐渐增长态势。
记者走访中发现,如今的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于传统旅行模式,越来越多的人衷爱自由度更高的私人定制游,从而追求一种独特全新的旅行体验。但是,看似完美的定制旅游,出行体验感良莠不齐,说起自己的亲身经历,市民刘女士很有感触。去年暑假,刘女士准备带孩子旅游前,从网上社交平台联系上一位自称是旅游规划师的人,为了保险起见,她让对方提供了旅行社资质证明,但随后的行程依旧踩了“坑”。“当时说好的是私人定制游,但实质上还是拼团游,食宿条件也不理想。”刘女士说虽然落地之后签了合同,但服务内容等很模糊,“感觉吃了哑巴亏”。
那么,旅行社是如何为客户定制出游方案的呢?旅行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首先会与客户进行详细沟通,了解其旅游偏好、时间以及预算。比如,家庭出游,会考虑老人、孩子的需求,安排一些亲子互动项目或景点。确定行程后,会签订合同并对服务标准等进行约定,还可以在备注中附加条件。
如何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呢?山西双丰律师事务所律师尹存娟说,私人定制游趋热,源于游客个性化需求的增长。但是,市场上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比如,承诺的豪华车辆变为普通车型等。因此,建议消费者选择正规旅行社或定制平台,莫轻信网上无资质机构或个人发起的定制游方案。同时,务必签订合同,明确行程安排、服务标准、费用明细等内容,避免口头承诺。
私人定制旅游要实现健康长远地发展,还需从业者自律、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共同营造规范的消费环境,让游客出游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