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迎薰门步行入城,斑驳的老城门、深深的车辙印、厚重的古城墙、精美的雕刻……2.25平方公里的山西平遥古城内保存着300余处文物古迹、近4000处传统建筑。走马观花看一遍,也要花上一天时间。
平遥古城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县级城池,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1997年,平遥古城开创了中国以整座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先河。这座“历史博物馆”里,处处是需要精心呵护的文化遗迹。
平遥古城申遗前后启动了大规模的移民工程。当时古城居民有4.5万人,现在已减少到约1.1万人。通过搬迁,古城交通、街区整治、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压力大大减轻,为实施古城保护腾出了更大空间。
平遥古城保护区、景区、社区“三区合一”,是一座“活着的古城”。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原住居民与游客的关系?
“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利用。”平遥县委书记魏江峰认为,文化的力量支撑着平遥古城的精气神,正是原住居民的生活生产,使古城的文化文脉、民风民俗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留住烟火气,首先要留住祖祖辈辈生活在古城里的人。为兼顾古城保护与民生改善,2020年,平遥县启动平遥古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对古城内121条街道的电力、通信、雨水、污水、燃气、消防6类地下管网进行综合提升改造。整个工程历时3年、投资13.9亿元,彻底解决了困扰古城多年的雨污分流、积水内涝、电力负荷不足等问题。
“雨季巷子里不反味儿了,旅游旺季用电高峰也不断电了,古城里的生活更舒心了。”窑门巷12号院子的主人郭小强很满意现在的居住条件。
与此同时,平遥县在对古城内私有产权性质的传统民居进行保护修缮的基础上,铺开了总投资500余万元的古城“天面、立面、街面”专项整治行动,让古色古香、原汁原味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金色名片”。
留住烟火气,要不断创新文化表达方式。为挖掘晋商文化内涵,平遥于2013年打造了大型室内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这部剧带领游客从现在的平遥,一路看到古代的晋商,已经持续了12年。更重要的是,剧中演员大部分是本地人,他们对故土的深厚感情远胜于任何专业技巧。平遥古城景区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日晨认为,古城应该可听、可看、可感、可知,将已有资源纳入整体叙事体系。
平遥以城为基,打造了24处旅游景点、6条特色产业街区、400余家旅游特色商铺,培育了迎薰门3D灯光秀、焕真科技秀、汉服体验馆、研学旅游基地等一批新业态。每年有1000多万人来到这里,他们打卡古建、体验非遗、品尝美食,与原住居民共同创造新的古城文化和城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