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从白天到深夜的找寻,一条在朋友圈反复转发的寻人启事……如今,老人走失的新闻,总是让人心头一紧。除了事后紧急搜寻,该如何在事前防止老人走失?这事关老人的晚年幸福,更是老龄化社会的必答题。
防止老人走失,家庭是第一道防线。不让老人出门不是最优解。平日里,家人应抽时间多陪老人散步,熟悉周边环境。对于有记忆衰退问题的老人,应当确保有人陪伴。即使出门,也要把家庭住址等信息的卡片放在老人衣袋中,或购买定位手环等设备,减少老人迷路风险。
公共空间应完善相关防范措施。在一些城市,通过“回家的钥匙”公益项目,为高风险老人免费配发智能钥匙扣,家属能够通过小程序实时查看老人位置。当老人超出预设安全区,系统会自动报警并通知家属,助力实现15分钟快速寻回。
最重要的是,要构建一个对老人更友好的社会环境。在菜市场、公园等老人日常活动场所,应设置老人服务站。培训公交驾驶员、沿街商户店员等,让他们能够辨识迷途老人,并快速提供帮助。要将防护措施嵌入到城市每一个细节中。
当陌生人愿意为素不相识的老人停下脚步,有更多人愿意表达善意、传递温暖时,那么这座城市就会让人觉得暖心又踏实。
(责编:王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