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时,74岁的爷爷领着3岁的孙子,来到家门口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孩子在托管班玩耍,老人在银发学堂听课,爷孙俩在同一个场地,度过快乐时光。连日来记者采访发现,多个社区通过细化功能区、完善配套服务等举措,实现对老人和孩子的双重照料,成为“老幼共托”模式的生动实践。(《太原晚报》6月17日)
“老幼共托”正成为社区服务的新亮点。
“老幼共托”即社区通过整合资源,将托老与托幼服务有机融合在同一空间。通过细化功能区,划分出适合儿童的游乐区、老人的休闲学习区;完善配套服务,提供幼儿托管课程、老年健康养生讲座等,实现对“一老一小”群体的同步关怀与照料。
“老幼共托”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重视与关爱。老人在学习、交流与互动中重拾生活价值,缓解孤独感;孩子快乐成长,有人陪伴。“老幼共托”实现了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通过共享社区场地、设施等资源,避免了托老、托幼服务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以最小的投入实现了最大的社会效益。“老幼共托”促进了代际之间的和谐交融。老人与孩子在同一空间互动,老人的经验有人倾听,孩子的活力带来蓬勃生机,这种良性互动构建起代际沟通的桥梁。
要着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开设“老幼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优化课程设置,将老年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社区服务管理等课程有机融合,培养专业对口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建立完善的在职人员培训体系,定期组织“老幼共托”服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更新知识与技能,提升服务水平。
“老幼共托”不仅是一项民生服务创新,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