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气温升高,不少市民走进图书馆、书店、博物馆、音乐厅等文化场所,感受独特的清凉与惬意。(《太原晚报》6月10日)
近日,气温攀升,“文化纳凉”成为市民夏日新选择。
从“文化纳凉”看到城市之美。首先,它展现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选择“文化纳凉”,主动追求更有品质、更具深度的精神生活,这是城市居民文化素养提升的生动体现。其次,彰显了城市文化设施建设的成果。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等文化场所的完善与普及,为市民提供了充足的文化空间,反映出城市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持续投入与创新实践。另外,体现了城市的包容与开放。文化场所无差别接纳每一位寻求清凉与知识的市民,不同年龄、职业、背景的人们在此相遇,共同构建起和谐包容的城市文化生态。
要让“文化纳凉”更好地展现城市之美,应根据需求动态优化文化服务供给。要深入调研市民在“文化纳凉”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和反馈意见,比如针对暑期亲子“文化纳凉”需求旺盛的情况,增加儿童阅读专区、举办亲子文化活动。针对年轻群体对新鲜文化体验的追求,开展前沿艺术展览、潮流文化讲座等。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市民的文化消费习惯和偏好,精准推送个性化的文化服务信息,让市民能够更便捷地获取符合自身兴趣的文化活动资讯,进一步提升市民“文化纳凉”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责编:张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