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河北里社区和东峰社区的工作人员,分别在巡查过程中及时发现并救助了因中暑身体产生不适的老人。这两起事件为我们敲响做好高温防护的警钟。(《太原晚报》6月9日)
老年群体因身体机能衰退、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在高温下极易中暑,更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连锁危机。然而,风险何止于老人?户外劳动者、孩童、基础疾病患者等,都不应对高温掉以轻心。中暑从来不是“小毛病”,其进展之迅速,后果之严重,必须要严肃对待。我们应摒弃侥幸心理,扎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面对持续高温,每个人都应成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需主动调整行为,尽量避开午间高温时段出行,外出时务必戴好遮阳帽、备足饮水,随身携带包含紧急联系人信息的卡片。老人更应减少独自外出时间,家人需保持通信畅通,如新闻中迷途老人若有手机或联系卡,便不致在长椅煎熬一夜。若察觉头晕、乏力、恶心等中暑迹象,需立即转移到阴凉处,补充水分,严重者必须及时就医。
基层治理的温度在高温天更显珍贵。社区网格员张晋琴、社区主任荣学文的及时援手,挽救了两位老人的生命,这生动诠释了基层“探头”与“守护”的价值。社区巡查、邻里互助、公共场所的清凉驿站……这些看似平常的举措,为抵御酷暑共同织密了社会防护网。
应对高温挑战,唯有个人意识与社会行动同频共振,才能为健康撑起一片绿荫,平安度夏。
(责编: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