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太原新闻

和平街道暖心服务提升居民幸福感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王勇 2025年05月19日 06:14

  清晨的阳光洒在玉河社区小广场上,一群老人正随着悠扬的音乐练习腰鼓,社区干部与民警、物业人员围坐在一起,商讨如何解决居民新反映的问题……这是和平街道为民服务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万柏林区和平街道以党建引领,通过探索“四方融合”等治理模式,精准回应民生需求,通过暖心务实的行动写下了一个个充满温情的故事。

  文化浸润邻里 社区汇聚爱心

  5月13日,走进玉河社区的“睦邻大学堂”,京剧班的学员们字正腔圆地唱着《贵妃醉酒》,隔壁教室的舞蹈队员随着节奏翩翩起舞。这样的场景,源于和平街道服务能级的持续提升。去年5月,该街道打造的“睦邻大学堂”揭牌,课程涵盖国学、戏剧、乐器等10余类,惠及居民万余人。玉河社区党委书记崔丽说:“居民在这里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交流兴趣爱好,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打破邻里间的隔阂,为社区带来更多温情。”

  在玉河社区,居民不仅可以在“睦邻大学堂”学习,还可以走进健身房、心灵驿站、书画室等功能室,锻炼身体、放松身心。社区设置了妈咪小屋、儿童之家,温馨整洁的布置,让人感觉格外舒适。社区联合志愿者,分教室、分内容,服务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玉河社区依托省级“工会爱心驿站”,为户外工作者和新就业群体提供暖心服务。

  此外,和平街道努力提升老年活动室的供给水平,打造“企退之家”。目前,和平街道新建10个“企退之家”,惠及周边群众上万人。

  创新治理模式 守护和谐家园

  来到位于西巷社区的熙苑小区,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心情愉悦。然而,就在半年前,这里还存在不少问题,流浪犬扰民就是其中之一。在“四方融合”治理模式下,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社区网格员联系了民警,民警又联系了专业捕犬人员,将流浪犬捕捉并送至“爱心家园”,小区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四方融合’治理模式整合了警务人员、网格员、物业人员和社会力量,就是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西巷社区党委书记郑小林说,作为“四方融合”中的社会力量,社区组建的“熙光能人团”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在西巷社区,“四方融合”治理模式体现在方方面面,在拆除社区违建以及劝阻居民在楼院养家禽等很多棘手的问题上,发挥了高效且有力的作用。

  此外,西巷社区还通过“三亮”行动,即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在每栋居民楼前,都能看到网格员和物业红管家的联系方式公示牌。和平街道积极组织,将各社区工作平台对接到万柏林区基层治理平台,居民可以通过网上反映问题,网格员及时答复处理。该举措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聚焦“急难愁盼” 办好惠民实事

  在和平街道,每一个为民服务的举措背后,都饱含着党员干部与群众“双向奔赴”的温情。

  “以前出行特别不方便,要走很远才能坐上公交车,现在18路支公交开通了,在小区门口就能坐车,太方便了。”和平街道玉园北社区居民刘庚说。为了解决居民出行难,和平街道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进社区调研活动,经过多方努力,便民公交线路成功开通。

  玉园北社区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在玉门花园居住的4623户居民,其中以老年人居多。为此,在万柏林区民政局牵头下,建成玉园北社区老年幸福院,现有40余名老人居住在这里。玉园北社区与幸福院携手,经常组织开展各类活动,让老人在得到精心照护的同时,获得更多精神慰藉。

  居民的“急难愁盼”就是工作的着力点。和平街道荣御小区长期未开通天然气,居民使用瓶装液化气既不方便,又存在安全隐患。街道积极协调燃气公司调研勘察,制定施工方案,推动天然气入户工程顺利实施。不久前,荣御小区800余户居民家中全部通上天然气。

  完善的社区服务是保障民生的基础,和平街道通过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努力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更便捷的生活。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