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烟火气最浓的地方,菜市场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与底色。近年来,菜市场一把撕掉昔日“脏乱差”的标签,焕新升级。智慧大屏、电子秤已成标配,各种跨界混搭,颜值高、人气旺,悠闲有趣又好出片,难怪成了年轻人必去的网红打卡地。
从传统菜场到智慧市集,从生活美学到潮流地标,菜市场在城市更新中,一步步实现了逆袭。浸润着烟火气的“潮生活”,正让菜市场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
老菜市场的改造,是对城市“毛细血管”的精准激活。特别是通过空间功能的叠加与重构,一跃成为承载社区治理、城市经济、文化新活力的综合载体。
以往,菜市场只是围墙里的交易场所,功能单一,与城市其他空间相对隔离。如今,老菜市场脱胎换骨,集餐饮、购物、社交、文化、体验于一身,正转变为人人爱逛的城市会客厅。
跨界混搭不是“噱头”,而是实实在在带火了社区业态。原本菜市场只在早市热闹,现在从早到晚人流不断,奶茶店、文创摊围着菜摊开,形成了独特的“微经济圈”。无数个“微经济圈”汇聚起来,带动了城市经济深层的脉搏跳动。
“菜篮子”与“书香气”的混搭,也把文化“种”进柴米油盐的生活日常里,给城市文化带来新的诠释。自2023年以来,成都在329家农贸市场中嵌入“菜市书屋”,以阅读场景融入菜市场为切入点,既填补了区域文化供给的空白,又通过文化氛围的营造,实现文化服务与市场管理的双向赋能。
这正是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用文化的“针线”,把传统与现代、商业与公益,细细缝进城市的肌理。
当书香浸润菜场,当文艺与生活完美交融,城市文化便有了更鲜活的表达。这些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地方,正以全新的姿态拥抱年轻一代。
“最是人间烟火气,人间至味是清欢。”一个城市的真正生命力,从来都藏在这些热气腾腾的角落里。城市更新不是剥离旧时光,而是让旧时光在新时代的土壤里重新扎根。
当每个老菜场都成为“能呼吸的文化综合体”,我们便已在烟火与书香间,书写了“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篇章。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城市一隅的焕新重生,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最生动诠释。
(摘自《学习强国》App“舆是乎”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