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员掏出一把钥匙,打开居民陈女士的家门,浇了花,喂了鱼,最后反锁大门。这样的情景在社区挺常见。网格员用心服务,获得了居民认可,也换来了可贵的信任。(《太原晚报》5月13日)
寻常钥匙承载了信赖。当居民放心地将家门钥匙交给网格员,这细微举动背后,是社区治理从“管理”到“服务”、从“陌生”到“信赖”的转变。
家门钥匙是私密与安全的标志,网格员用日复一日的贴心服务,赢得了难能可贵的信赖。过去,社区工作常陷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模式。而网格员与居民之间的“钥匙信任”,打破了这种隔阂,构建起平等、互助、友爱的新型关系。由此可见,社区治理的要义是有温度的服务。社区工作者做到急居民之所急、忧居民之所忧,就能有效激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环。
当然,“钥匙信任”的建立与维系,也需相应的规范与保障。网格员要严守职业操守,妥善保管钥匙,确保居民财产与隐私安全;社区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严格登记与管理钥匙的使用,避免信任被辜负,并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拓展服务内容,让更多居民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钥匙信任”是社区治理的生动注脚,唯有以心换心、以诚筑信,方能让这份温情持续流淌。
(责编:张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