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珍品逸——中国历代书画名家精品展”,5月13日在太原美术馆开展,展出的170余件书画精品,以跨越千年的笔墨对话,构筑起一场贯通古今的艺术盛宴。
展览由中国收藏家协会、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指导,山西省收藏家协会、太原美术馆(太原画院)及中鸿信文旅集团联合主办,分为“游观造化·古代书画”“笔阵纵横·民国往事”“墨韵新裁·近现代书画”与“红岩叙事·红色经典”四个单元,将深藏于宫闱秘阁、名家雅室的珍品呈于公众面前。
古代书画单元,承载着华夏艺术精髓。清宫旧藏《石渠宝笈》著录的明末大家萧云从《崔华诗意图》长卷,以苍劲笔力勾勒出文人寄情山水的精神图景。长达860厘米的唐代《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写本,历经李盛铎等名家递藏,每处墨痕皆是千年佛学智慧的凝结。元代陈汝秩绘制的《为倪云林作清秘阁图卷》,经潘天寿等十余位大家题跋,堪称文人雅集的典范。明代董其昌《书画合璧卷》与王铎绫本行书中堂遥相呼应,清宫御笔乾隆行书诗与王翬《耕烟草堂图》立轴,则昭示着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与突破。
民国往事单元,涌动着激荡时代的风雷之气。孙中山致蒋介石的八通信札,以遒劲笔锋记录着广州起义的壮阔历史。弘一法师以鲜血书就的《南无阿弥陀佛》,在朱砂晕染间传递着宗教艺术与生命哲学的终极叩问。
近现代书画单元,从传统文人笔意走向现代性表达。石鲁宏大尺幅的《高原秋色》,将黄土高原的浑厚苍茫化作时代精神的视觉交响。徐悲鸿《睡》与《枝头双栖》双璧辉映,前者以炭笔捕捉人体韵律之美,后者以水墨重构传统花鸟意境。齐白石《和平》以简逸之笔绘就和平鸽的永恒意象,张大千泼彩山水、蒋兆和人物写生、吴冠中形式构成,共同编织出20世纪中国艺术的璀璨星空。
红色经典单元,以艺术视角重构革命记忆。艺术家们以笔墨为武器,在民族危亡之际铸就不朽的精神丰碑。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工作者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