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街谈巷议

你遇到困难 我主动帮忙 邻里互助 传递温情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李涛 2024年10月23日 10:39

  “小事一桩,都是邻居,能帮就帮。”一句朴实的话,道出了邻里间最真挚的情感。生活中,居民遇到急事,身边的邻居第一时间给予帮助,这样的场景,常能见到。一次次看似寻常的“举手之劳”,却传递了温情,增进了邻里关系。记者与您分享10月21日、22日在社区上演的几件暖心故事,感受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的邻里好风尚。

  “我会修”

  68岁的赵大娘住在西机路65号院,平时独居。儿子在广州务工,年初带回一台电视机,并给家里装了宽带,让老人生活多点乐趣。

  21日晚上7时,老人正在看电视,屏幕闪了几下,没了画面。老人以为断网了,给玉园南社区网格员冯对红打去电话。一番核实后,冯对红回复,网络没问题。老人随口说了一句“糟了,我的电视可能坏了,咋办呀?”

  20分钟后,冯对红与住在另一个单元的邻居杜先生登门,帮老人修理电视机。杜先生开了一家手机维修店,对电器比较熟悉。刚才,见网格员在群里询问“谁会修电视”,当即表示愿意帮忙。

  经过检查,杜先生发现是电视机的显像管烧坏了。他立刻骑车去了附近的五金店,好在没关门顺利买到。回来换好,电视机恢复正常。老人道谢,他笑着说:“都是邻居,别见外。”

  “我来接”

  32岁的陈女士住在西华苑四期,有两个孩子。20日,老大得了急性阑尾炎住院,她全程陪护。丈夫恰好出差,身边没有老人帮衬。老二读小学,接送、吃饭成了问题。

  对门邻居胡大娘得知后,主动提出帮忙。老人的外孙在同一所小学,她可以把两个孩子一起接送,并带回自己家吃饭。陈女士非常感动,叮嘱孩子“要听奶奶的话。”

  21日、22日,老人早上送孩子们去了学校,中午接回来,招呼吃饭、午休。下午,她跑两趟学校,完成接送。到了晚上,陈女士回家,孩子已在老人的家里写完作业。

  有了老人“搭把手”,陈女士白天可以安心陪着老大治疗。丈夫返回后,得知了经过,特意向老人当面致谢。老人说:“这点小事,不要客气。”

  “我去办”

  63岁的刘大娘,住在奥林匹克花园南区,前段时间患肺炎住院。22日,刚出院的老人找到邻居侯梓萌,打听怎样在网上报销住院费。

  老人说,儿子给她上了一份商业保险。这次住院,职工医保报销后,商业保险还能二次报销。可是,需要网上递交相关材料,自己不会弄。想起侯梓萌在西华苑东社区当网格员,特来咨询。“放心,我来帮您办。”侯梓萌立刻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经理的电话,问清了所需材料,一一记在纸上。随后,她拿上老人的身份证,去西山矿务局医院打印住院花销明细。一步步填写材料,给老人刷脸认证,顺利完成了所有材料的报送。当天下午,4000余元的医疗报销打到了老人的卡里。

  老人连声道谢,侯梓萌笑着说:“咱俩门对门,有事您尽管说,我尽力做。”

  邻居们一次次伸出援手,解决了眼前的难题,更诠释了“远亲不如近邻”的内涵。有社区工作人员这样说:爱心和善意从来不是单向流动,邻里的帮助,会被对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最终形成互帮互助的循环。

(责编: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