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街谈巷议

居民家里有事 社区马上解决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记者 李涛 通讯员 张娇燕 李海燕 2024年10月08日 10:35

  国庆假期,人们都在尽情享受休闲时光。但社区里的服务并未“打烊”,网格员们始终关注居民需求,谁家有急事,马上登门解决。虽然忙碌,却用真情和实际行动,带给居民浓浓暖意。

  临时“保姆”

  “恩英,多亏有你!”10月5日,70岁的独居老人乔大娘拉着玉园南社区网格员杨恩英的手,连声道谢。

  老人住在玉园路23号院,国庆节前打扫家时扭了腰,医生建议静卧休养。女儿在外地回不来,老人求助杨恩英帮忙临时找个保姆。杨恩英问了几个家政公司,没找到短期工。于是她放弃游玩,亲自照料老人。10月1日至5日,她每天帮着做饭,并包揽了买菜、洗衣服等家务,让老人安心休息。

  “该换药了,您趴好。”每天,她按照医嘱,帮助老人贴好膏药,戴上腰椎护具。几天下来,老人身体明显好转,可以慢慢走动。女儿得知后,发来微信红包致谢。杨恩英没收,回复道:“你在外地安心工作,老人有我照顾,尽管放心。”

  减小噪音

  75岁的田大爷住在涤纶厂小区5号楼,10月3日给和泽苑社区网格员佟泽林打去电话,反映噪音扰民问题。

  老人睡到半夜,被一阵轰鸣声吵醒。看了表,才凌晨5时。这么早施工,又是假期,他感觉不合适。6号楼的居民,也说了同样的情况。佟泽林马上赶到小区,发现是附近的滨汾东巷正在施工,声音挺大。她找到工地负责人,说了居民的困惑。对方解释,工程进度有所耽搁,只好加班作业。佟泽林耐心沟通,早点完工是好事,可紧挨着小区,应该考虑居民的休息。

  经过协调,施工方表示,会尽快调整方案,在白天完成破路等噪音较大的工序,夜间进行噪音较小的作业。同时,及时向居民告知施工进展,让大家理解。

  入户拍照

  80岁以上高龄老人,需要在月初提交当月最新照片,才能申请高龄津贴。于是,每月1日,永乐苑社区网格员宋静云便挨个登门,为辖区的14名高龄老人拍照。

  家住双华时代小区的王大娘,与老伴都是82岁。自从申请津贴开始,老两口会在每月1日这天,等待网格员上门。由于1日是国庆节,老人怕影响宋静云出门,前一晚特意打来电话,询问时间有没有变。宋静云笑着说:“您放心,咱说好的事情,不会变。”

  10月1日9时,宋静云准时登门,熟练地帮两名老人拍了照,叮嘱用火用电安全后,又赶往下一户。她一直忙到下午,顺利为老人们拍完照。回到社区,又将资料统一汇总上报,确保老人们能够及时领取到高龄津贴。

  连夜维修

  42岁的王先生住在铝厂宿舍,是一名货车司机。离异,带着两个孩子。

  孩子们平时住校,节假日回来。10月3日,王先生接到一单急活,要去郑州送货。他安顿好孩子,嘱咐两天就回来。15岁的哥哥会做饭,一日三餐没啥问题。王先生告诉兄弟俩,如果有急事,给铝厂社区网格员张敏打电话。

  当晚7时许,家里突然停了电。“阿姨,能来看一下吗?”8岁的弟弟一直哭,哥哥也不知该咋办,只好向张敏求助。张敏联系维修师傅一同前往。看了家中的配电箱,没有跳闸或保险丝熔断的情况。又来到地下室检查电表箱,发现电表显示余额为零,原来是没电了。

  张敏给王先生打去电话,说明情况。然而,对方表示上周刚买过电。维修师傅猜测,可能购电后未插卡,没有将电量充入电表中。于是,他向孩子要来电卡,插入电表中,“吧嗒”一声,灯亮了。

  医院陪护

  假期中,和泽苑社区网格员高小梅,每天跑一趟医院,看望70岁的张大爷。

  老人住在涤纶厂小区,节前感觉吞咽困难。老伴患有白内障,视物模糊,无法陪同他去检查。高小梅得知后,帮忙在网上挂了号,并开车陪老人前往医院。老人的病情比较严重,医生建议先住院,做全面检查,再确定治疗方案。

  可是,老人不放心老伴独自在家,不愿住院。高小梅安慰:“大爷,您放心住院,我会每天去家里看望大娘。”此后几天,高小梅在老人的家里、医院两头跑,陪张大爷检查,从家里取上张大爷老伴做好的饭送到医院。由于总陪在病床前,护士有啥事会直接联系高小梅。好几次,护士将她当成了老人的女儿。老人感动地说:“小高,为了照顾我,过节都没休息,也不能陪孩子旅游,谢谢你。我一定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点出院。”

  一件件“小事”,温暖了居民。一名网格员说得好:“假期在岗位上虽然忙,但心里踏实,看到居民尤其是老人们都挺好,我就快乐……”

(责编: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