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们,谁家有不要的旧挂历、包装纸、牛皮纸?我想拿来给孩子包书皮。”8月25日,居民陈女士在小区业主群留言。记者采访发现,随着人们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增强,临近开学,不少家长一改购买塑料书皮的做法,提前收集书皮纸,包书皮正在刮起低碳环保风。
书皮热销
对中小学生来说,包书皮已成为一种开学仪式。即将开学,市面上的书皮销量也逐渐火爆。
在各学校周边均有书皮售卖,但多以塑料材质为主。一种是塑料书套,可以直接套在书本外面,包括全透明型和磨砂型;一种是塑料书膜,类似于手机贴膜,可直接粘在书的封面、封底上,贴合度较好。
后铁匠巷一处文具店内,陈列着各种尺寸的塑料书皮。店员表示,一下子进了很多货,希望能在开学期间多赚一点。
家住涤纶厂小区的朱女士,有一儿一女,都在读小学。每次开学,孩子们都会抱回一大摞新书,当天要包上书皮。为图省事,她都是去文具店买现成的书膜。只要告诉店主几年级,10元至20元可买齐一套,回来很快就能贴好。
回归传统
新学期,朱女士打算换成纸质材料,自己动手包书皮。上周,她向邻居要了不少旧挂历,足够用。
“塑料制品不利于环保。平时买菜、逛超市,很多人换成可循环使用的帆布袋,就连收到的快递,塑料包装材料也明显少了。”她说,包书皮更应该考虑到环保因素。塑料书皮虽然方便,却与塑料袋一样,丢弃后不容易降解,会形成污染。
另外,塑料书皮主要分为PE(聚乙烯)、PP(聚丙烯)、PET(涤纶树脂)和PVC(聚氯乙烯)等,有的闻上去还有一股味道。有家长担心,过多接触会对孩子健康有影响。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9年,教育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科协4部门就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努力实现“无塑开学季”,学校不得强制学生使用塑料书皮,尤其不能使用有问题的塑料书皮。
规定得到很多学生和家长的响应。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更为质朴、环保的纸质书皮。每逢新学期,不少社区还会开展“绿色包书皮”活动。
美好回忆
说起包书皮,很多“70后”“80后”记忆犹新。
“小时候,家人用旧报纸包书皮,当时主要包语文和数学书,学期中间用烂了,再重新包一次,虽然有点麻烦,却很有成就感。”47岁的市民陈刚说,上小学时,开学领新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和妈妈坐在一起包书皮。“尽量让书处在整张纸的中间位置,压出轮廓,剪出两个梯形折口……”妈妈手把手教他怎么剪裁,怎么折角。包好后,再工工整整地在封面写上“语文”“数学”等,算是大功告成。
“现在想想,包书皮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还承载着许多亲情和回忆。”陈刚说,同学们还会比较谁的书皮纸更漂亮,要是包得好,还是一种骄傲。“一起包书皮,是一个跟孩子沟通交流的好机会。”如今,他也陪自己的孩子包书皮,已经坚持了5年,新学期依然会如此。
动手有益
开学前,一些社区在包书皮这件“小事”上加以引导。8月24日,十余名小学生来到玉园南社区,跟着志愿者学习环保包书皮,志愿者将过期海报裁剪后,分发给大家,作为书皮纸。
有家长发愁,也想自己包,可挂历纸不好找。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生活中还有很多纸张适合当书皮,孩子小时候的画报,展开后尺寸挺合适;买糕点、衣服赠送的购物袋,拆开铺平,足够两本书用。
公园路玉门花园小学数学老师杨佳表示,包书皮藏着大学问,一张书皮就是一门“课程”。比如,当通过制作书皮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时,就渗透了“德育”;当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工具设计书皮时,就助推了“智育”;设计和制作书皮还可以锻炼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就加强了“体育”;当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去做出一个漂亮的书皮时,就带动了“美育”;当亲子一起制作书皮时,就促进了“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