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太原新闻

康馨苑社区绘出为民服务新画卷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李 涛 2023年12月20日 08:13

  一个社区,住着4500余人,包含3个居民小区,如何满足人们的多元需求?小店区龙城街道康馨苑社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关键一招”,用在了居民“需求清单”上。居民需要什么,社区就会尽力提供相应的服务。近年来,社区组建了应急服务队,独居、空巢老人有急事,马上有人跑腿办;社区“搭台”组建了多支文体队伍,让居民尽情“唱戏”,生活有滋有味……社区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推动文明实践走深走实,让居民感受到来自家门口的“小确幸”。

  你“点单”我跑腿

  家住康馨苑小区的王大娘年近80岁,腿脚不好。唯一的女儿,远在美国。理发这件事,对老人来说是个难题。理发店较远,老人去一趟不容易,索性让头发“肆意生长”。社区知道后,安排“应急跑腿小分队”上门,“咔嚓、咔嚓”理完。看着镜子里清爽的发型,老人笑得合不拢嘴。打那以后,每个月小分队都如约而至,帮着老人理发、收拾家。

  像王大娘这样有生活服务需求的老人还有很多,尤其是独居、空巢以及残疾老人,需要多一点关照。社区想了一个好办法,让网格员入户,将60周岁以上的空巢老人、独居老人逐一登记。掌握了每户老人的生活状况和身体情况,并倾听他们的困难与诉求。针对这个群体,社区制定了“微服务菜单”,并成立一支“应急跑腿小分队”,专门提供“居民张嘴、社区跑腿”的服务。

  前不久,网格员入户认证网格信息时,发现独居老人赵大爷走起路来很吃力,一瘸一拐。询问得知,老人此前外出时,踩空扭伤了腿,好几天没下楼了。这名独居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工作,平时难得回来一趟。腿受伤,老人没敢告诉孩子,怕他们担心,影响工作。可是,家里的菜吃完了,还有电费也该交了,老人正在家里为这些事犯愁。

  “应急跑腿小分队”的队员立即出发,买药、交电费、买菜,连续几天,成了老人家里的常客,有事就帮着跑腿,没事就陪着老人聊天。很快,老人的情绪好了,腿也慢慢恢复。

  近年来,社区不断完善服务对象及服务内容,把服务对象扩充至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失独家庭等6类特殊人群,服务内容包括为老服务、托幼服务、助残服务、关爱特殊人群服务、宠物寄养等5类。从实际效果来看,居民挺满意。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社区定下规矩:居民可以根据“微服务菜单”上的服务内容下单,社区派单至队伍微信群,队员主动“接单”,发挥自身所长帮助居民解难。最后,居民根据问题解决情况,对“接单员”打分进行“评单”,缩短了民生问题的解决时间,也有效激发了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

  “换出”文明新风

  在康馨苑社区,有两支较有特色的队伍。一支是“应急跑腿小分队”,另一支是绿色环保志愿服务队。

  此前,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在各小区中有个共性:楼道、地下室甚至小区空地上,总有堆放杂物的情况。究其原因,很多老人勤俭惯了,很多物件用不着或坏掉,却舍不得扔。家里又不宽敞,就摆在外面。可是,这样妨碍邻居出入,也影响小区环境。清理过,但收效甚微,很快又摆上了。

  社区党总支书记苗伟强有了新尝试,干脆从社区志愿者中抽调些人,常态化开展旧物置换服务。于是,这支绿色环保志愿服务队成立,联合辖区的回收企业,相继举办了几次活动,反响很好。

  “阿姨,您楼下的废旧自行车还骑吗?社区开展旧物置换活动,您快来。”服务队的队员们一宣传,立马吸引来不少居民。大伙手里都拎着旧物,旧凳子、坏掉的收音机、旧插头、旧衣服、玩具等,五花八门啥也有。

  活动现场,桌上摆满了食用油、洗衣液、纸抽、酱油等日用品。身穿红马甲的队员们热情招呼居民,介绍置换标准,称重物品。很快,居民朱大娘用家里的旧凳子,置换了1桶油、1提手纸,喜滋滋抱回家。

  家里的旧物有了“新去处”,小区公共区域的环境明显变好。对于回收企业来说,这些旧物能实现分类再利用,一举多得。居民纷纷表示,得到了实惠,又不浪费资源,这样的活动,多多益善。

  “最初,其实心里没底,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接受这样的方式,也不确定是否有人会来参加活动!”苗伟强笑着说,没想到这么受欢迎,我们会一直搞下去,让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社区治理的“全过程”。

  激活一池“春水”

  听,舞蹈室内传出了一片欢声笑语;看,一群业余舞者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活力四射,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个场所,是社区专门为热爱舞蹈的居民“量身打造”的。

  群众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的阵地就延伸到哪里。康馨苑社区所辖的居民小区,多为团购房,大部分居民是单位职工,文化素养较高,乐于参与社区活动。尤其是退休老人,本身有特长,都希望“在家门口多设一些活动场所,多举办一些文娱活动”。

  比如在康馨苑小区,不少老人喜欢打太极拳,平时常凑在一起交流。年近80岁的孟大娘,退休前是单位的文艺骨干。她把“老伙伴”们组织起来,成立了“太极园地”太极队,50余名队员。年纪最大的80岁,最小的53岁。老人们打起太极拳,精气神丝毫不输年轻人。可遇到雨雪天,没法在户外待,大伙只能窝在家里。

  社区知道后,本着“居民有需求,社区来协调”的原则,将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区域重新划分、改造,开设了太极、乒乓球、舞蹈等活动室。很快,这里成了附近居民经常光顾的地方。一些老人会结伴而来,一待就是大半天。孟大娘高兴地说:“这里设施齐全,也暖和,天再冷也有地儿去了。”

  社区牵头,居民自发组建了多支文体队伍,举办的活动也更为丰富。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不少居民都说:“平时早出晚归,和绝大部分邻居都是点头致意。如今,一起参加活动,趁机唠唠家常,‘陌邻’变成‘睦邻’。有事了相互帮忙,邻居们相处融洽,亲如一家。”

  这正是社区所希望的样子。苗伟强表示,以丰富的文化内容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及互动需求,就是要让社区成为充满文艺范、烟火气和人情味的“大家庭”。

  共建服务“体系”

  如何有效打通文明实践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康馨苑社区将破题之笔“点”在了“体系”上。

  “惠芳姐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康馨苑社区的年轻网格员们,一提到志愿者王惠芳,就赞不绝口。她今年50岁,是大家眼中的“热心肠”,有空时总来社区“找事儿”。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她跟着网格员去小区铲除小广告、捡拾垃圾、规范非机动车摆放。每次举办旧物置换活动,她积极联系回收机构,鼓励居民拿出家里的旧物。

  这些可爱的志愿者,正不断激活着社区志愿服务的新动能。该社区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将志愿者充实到网格内,构建起“网格党小组组长+楼栋长+单元长+志愿者”的微网格服务体系,把微网格建设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提升了精细化治理水平。

  同时,社区将在职党员划入“红色网格”,明确“楼院责任田”,以“买菜敲敲门,遛弯看看灯,遇喜拱拱手,遇困帮帮忙”等服务为切入点,解决居民“小困难”,促进楼院“大和谐”,推动形成楼院居民有事找党员的良好氛围。例如,有居民反映电梯隐患、地库灯不亮、单元门损坏等问题,在职党员可带头向物业、社区反映,督促及时检修。

  另外,社区建立了服务积分兑换制度,通过参加志愿服务累计积分,以积分促行动,有效提高居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使“偶尔来”变“经常来”。通过举办“最美在职党员”“最美网格党小组组长”等评选活动,激励在职党员在社区里作表率,以党员身份常态化参加社区治理。

  社区通过这些举措,凝聚所有“星星之火”,引导和鼓励在职党员、志愿者、各级党组织等各方力量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凝聚起了基层治理的最大公约数。这样,居民的各种诉求,能够得到最及时的解决。

  阵地建设活起来,志愿服务多起来,文明新风吹起来……在康馨苑社区,一幅幅文明实践新画卷徐徐展开。

(责编:田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