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街谈巷议

社区网格员巧解居民“千千结”

来源:太原新闻网 作者:记者 李涛 通讯员 郝文娟 白利雅 杜志辉 2023年09月08日 16:58

  母女、婆媳、夫妻之间,生活中难免有摩擦,虽然都是琐碎小事,却影响了情绪以及家庭和睦。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家庭纠纷是社区网格员在日常调解中最常遇到的。而且,居民有了生活上的困惑,最先想到的往往是网格员。于是,一名名网格员承担起了这份责任,成了“说和人”。他们敲开家门,陪着聊天,舒缓情绪,解开了一个个居民“家事”的心结。

  消除母女误会

  “小张,有空吗,现在可以来家里一趟么?”

  这个电话,长风街北社区的网格员张娇娜一听就知道,是漫香堤小区的居民王大娘打来的。这是一个高龄老人家庭,王大娘70多岁,独自照顾98岁的母亲马奶奶。平时,网格员没少去探望。

  人们常说“老小孩”,马奶奶的性格有时像个孩子,会耍情绪闹脾气。最近,她因饭菜不合口的事生气了,咋哄也没用。王大娘说,自己年纪也大了,本就忙累,还得不到老母亲的理解,满肚子委屈。

  网格员马上入户。家里,床上、地上,都有洒落的饭菜。马奶奶噘着嘴,还在气头上。打了招呼,网格员先帮着换了干净床单,扫了地,这才坐在床边,和马奶奶唠起了家常,“偶然”问了一句:“您为啥生气?”

  马奶奶低声说,并非有意挑剔饭菜,而是另有原因。原来,老人腿脚不便,要坐在床上吃饭。女儿端过来饭菜时,说话声有点大。老人很敏感,认为家人在抱怨,所以不高兴了。

  王大娘听网格员说了原委,这才闹明白咋回事。其实,她大声说,是怕老母亲耳背听不清,没想到让老人误会了。她走过去,主动解释,老母亲面露笑容。

  化解夫妻矛盾

  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往沙发上一靠,眼睛一直盯着手机。最近,住在中铁十二局机关小区的李大爷迷上了刷手机短视频,家里啥事也不管不顾。为这事,老伴张大娘很不乐意,时常和他拌嘴。

  “小韩,你来得正好,帮我评评理。自从孩子给老李换了新手机,他从早到晚坐在沙发上一直盯着看,和我的话少了,门也不出。这么大年纪,还跟年轻人一样沉迷手机,像啥样子!”西矿街社区网格员韩泽妮在入户完善居民信息时,张大娘说出了心中的不悦。

  “您可不能这样,多伤身啊,眼睛、颈椎都受不了。”听完,网格员笑着对李大爷说:“大娘不高兴,其实是担心您的健康,咱不能不听啊。”

  听到这话,原本在一旁生闷气的李大爷回应:“我也知道她是好意,确实最近看手机的时间太长,我以后控制。”说完,他走到厨房,和老伴一起洗菜、淘米,准备做午饭。看着老俩口重归于好,网格员这才放心地离开。

  打开婆媳心结

  上午,万科蓝山小区的居民赵大娘独坐在凉亭里,一脸愁容。在小区巡查的蓝山社区网格员王文月察觉到,老人有心事。

  一聊,弄清了事情原委。老人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还有个4岁半的孙子。去年,儿媳给孩子报了钢琴课,最初兴致很浓,可越到后面难度越大,孩子想放弃。几乎每次练琴,总要哭闹一阵。当奶奶的实在看不下去,觉得孙子太委屈,提出既然孩子不喜欢,就不要再练了。可是,儿媳却坚决不同意,说凡事要坚持,更何况学琴是孩子自己选的。婆媳各说各的理,陷入了断断续续的争执中。

  “赵姨,我觉得您儿媳做的对,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或不擅长的事情,不应该知难而退,而是要想办法克服困难。”网格员的一番耐心开导后,赵大娘笑着说:“和你聊了那么多,我也想明白了,年轻人教育孩子观念新,老辈人的想法有点落后,不能干涉太多。”

  “你看,婆婆挺不容易的,每天招呼这么一大家子吃喝,年轻人要心存感激,在带小孩问题上发生分歧时,要平心静气地沟通交流。”随后,网格员陪着老人回家,又和儿媳聊了起来。儿媳也表态:“我以后会注意多沟通、多宽容,不会再出现类似的现象。”

  这样的事例还有不少,社区也给出了建议:意见不合,家人要学会换位思考,只有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后,才能更好地解决矛盾。

(责编: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