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塔,位于清徐县马峪乡碾底村东北的龙林山梵宇寺北侧山岗上,建于唐德宗贞元十三年(797),为石砌二层方形佛塔,造型古朴,近年修复。2000年,太原市人民政府批准其为第二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5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徐县龙林山梵宇寺内的文殊塔
文殊塔坐北朝南,台基边宽10.78米,通高11米。占地面积101平方米,全部由大小不一的沙岩叠砌而成。塔身分上下两层,均施石刻飞檐。上层周雕佛龛、石刻造像、花纹等图案,四周出檐雕莲花瓣,宝顶为圆形花瓣,周镌人面;下层面南,塔身开洞,内塑文殊菩萨,塔门楣镌火焰形券拱,塔身砌石接缝由纺锤形铁锁卯契勾拉。文殊塔整体造型类属金刚式,是举行礼佛仪式的“支提”,类似于庙宇形式。从其材质、造型及工艺,判断该塔为典型的中期唐代作品、北魏遗构。
文殊塔建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于长期雨水冲刷,导致基础下陷,加上人为破坏,塔身严重倾斜,部分塌陷,塔刹已毁,塔中部因裂痕0.5米,向东倾斜。
据塔所在寺内《北汉天会石碑》上铭文描述,造塔人为凝之,身材魁梧,气度不凡。游历了五岳,来到龙林山,好像回归故里。他忆及父母兄弟时,池内映出五台山景色,变化之间,他想:龙林山不亚于五台山清凉之境。于是他丢弃俗念,要在此处造文殊石塔一座,以表心迹。他从唐贞元十一年(795)开始筹划,到唐贞元十三年(797)开工建设,10个月建成,便在这里矗立起这座雄伟石塔,僧俗之人齐声赞美。
1994年,太原市文物局委托清徐县文管所和碾底乡政府对该塔进行修葺。在维修过程中石匠师傅们严谨地利用石物原件,依照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巧妙地保持原来的唐代风格,共用到大石360多块,垒了32层,原塔室内的镇物都放回原处,铁锁也按原样安装,历时8个月,顺利完成了维修任务。
山西有古塔600余座,占全国古塔的20%。有阁式、藏式、密檐式、塔柱式、金刚式五类,材料上又可分砖石、铜、铁、木、琉璃等类,清徐文殊塔因其结构形式独特,造型美观,历史悠久,兼具区域特色,因而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