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西省中考语文作文题,是让考生选一个词牌名作为题目写篇作文。作为中学语文退休教师,我想以此为话题,说说词牌名里的学问。
首先,词牌名的由来博大精深,不能简单地从字面去理解它的含义和美感。
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诸多高峰中不可忽视的一座高峰,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词起于唐,兴于宋,从唐初到宋末的600余年间,衍生出800余种词牌名。
词牌名,就是词的曲调名称。每一个词牌都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和声律,以限制词的节奏和音律,诸如字数、平仄、韵脚。而词是用来歌唱的,是曲子词的简称,就是歌词的意思,是一种配合音乐(词牌曲调)歌唱的诗体。所以,写词叫做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曲调填写歌词。
古代词牌名繁花似锦,灿若星辰,其来历各不相同。有的取自唐教坊曲名,如“定风波”,出自敦化曲子词中“问孺士,谁人夺取定风流”句,调名原来就有平定叛乱之意,又名“定风流”;有的出于人名,如“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因念奴音色绝妙,长相娇美,后人用其名为词调;有的摘取名诗名句如“一剪梅”,摘自宋代词人周邦彦词中“一剪梅花万样娇”一句。
但是,并不是说每一个词牌名都能从其字面读懂它的含义,许多词牌名所蕴含的意义根本与字面无关。比如“贺新郎”,原名“贺新凉”,因苏轼词中有“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而得名。后人将“凉”字误作“郎”字,久而久之,便讹为“贺新郎”。此调声韵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历来为词家青睐,与祝贺男子新婚之义毫不相干。又如“丑奴儿”,亦名“采桑子”。“采桑子”来自汉代乐府诗《陌上桑》中“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采桑,采桑城南隅”之句,绝无“丑奴”之意。同样,“寿楼春”亦与“祝寿”无关。
其实,词发展到后来,词牌名原有的曲调大部分已失传,词牌名已经虚化和空壳化,除有的尚存基本的情感基调外,已无任何实际含义包括字面含义,大多与词的内容分离而无实质联系,成为一种仅供人们填词的曲调名称,即一个“筐子”。词人只是按照词牌名所要求的格律去填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锤炼的语言,塑造气象万千的意境和意象,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不关注词牌名原有的字面意思。
以“少年游”为例,仅北宋词人柳永就以此词牌创作了十首题材不同风格迥异的词,不妨举那首最著名的例子:《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鸣。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
这首羁旅词,哀怨委婉,写尽词人老来的感伤、忧愁和孤独,可以说是其悲苦一生的高度概括与真实写照,哪里是写少年游历?又哪是“一次意气风发的游历”呢?
正因如此,北宋以后,词作者往往在词牌名后另加标题和小序,以点明词的题旨和写作背景,人们在引用同一词牌不同的作品时,常在词牌名后另加首句以示区别。大家所熟悉的《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即是如此,词牌名相同,以题目相区别,两首词表现的主题完全不同。
古代的词牌名成百上千,各有来源,情况复杂,其中不少多有争议,需要深入探讨认真研究,切不可从字面意思去简单理解。对于初中生来说,按照课程标准,学词重点是让他们去积累,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词牌名的来历和质感略知一二即可,不需要去考证深究。
好的命题作文内涵丰富,灵活性强,能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有话可说。若以词牌命题,可给出三首原词,将之变成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并加以提示,以此触动考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让学生自拟题目,自由发挥,抒发情感,诠释人生,效果可能会更好。
比如《定风波》,如果给出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学生看到“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词句,便会联想到困难、逆境、挫折乃至淡定、乐观、无畏这些生活体验,以此为素材,写出成长励志类作文。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仅一家之言,期冀有识之士不吝赐教,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