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今日头条

开创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大展宏“兔” 文兴晋阳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陈辛华 2023年01月25日 07:27

  新春伊始,阳光普照。2023年春节期间,一场文化盛宴如约而至。153项文化活动,以“欢乐中国年·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在线上线下热闹开场,看大戏、探非遗、赏魔术、观兔展,市民的节日文化生活扬眉“兔”气。

  时间镌刻崭新年轮,岁月书写时代华章。回望2022,我市文化发展着力惠民利民,以文化之璀璨绽放城市之光华,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群众文化丰富多彩,文旅产业实力增强。奋进2023,全市文旅工作按照“两个转型、文旅先行”要求,做足内功、积蓄力量,在全方位推动太原文旅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成就。

  精创作,文化自信鼓士气

  兴文化,能够凝民心、聚众力。

  我市文艺创作突出思想内涵,国风舞蹈《宋时芳华》、晋剧《庄周试妻》、话剧《新报童》、儿童剧《哪吒闹海》等文艺精品在2022年与市民见面。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不同风格、不同门类的优质文艺作品,用心用情讲好太原故事,全市文艺创作繁荣发展。

  推进重点项目,市民艺术中心完成立项,丁果仙大剧院主体建筑完工,太原美术馆消防改造和市艺校新建校区选址正在推进中。

  越来越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市民看着舒心、用着称心。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广泛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我市构建起从市到村(社区)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市共有市级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美术馆1个;县级文化馆10个、图书馆9个、美术馆2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02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336个;建成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馆20个,分馆286个,全部实现免费开放。

  建成城市书房18家、自助图书借阅站28个,有效解决了公共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触角,赓续城市文化血脉。迎泽区老军营街道新南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被文旅部评为“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为我市唯一。

  优供给,文化惠民落实地

  优化文化供给,文化活动为民办、文化成果民共享。

  群众文化活动花香果硕,2022年开展了“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主题,涵盖音乐、摄影、非遗、戏曲等门类的线下群众文化活动18项、线上群众文化活动上千场,评选出省级群众文化惠民服务品牌1项。

  省级群众文化惠民服务品牌“梨园争春”戏曲展演完成100场,乡村群众文艺队伍开展活动14692场,乡土文化能人艺人开展活动3322场,乡村文化带头人开展活动6501场,“免费送戏下乡”936场次,在全省排名前列。

  留住文化精魂,守好历史根脉。

  我市丰厚的历史文化,形成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发展工程持续推进,推动古老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演展示、“太原锣鼓”非遗专场、“太忻”非遗项目展演、晋源非遗展示展演、省级非遗项目文创产品微型展等活动,举办“锦绣太原城——主播带你看非遗”优秀非遗短视频宣传等主题活动,播放量110余万次。

  在太原古县城建成面积2400平方米的非遗体验展示中心,通过展板介绍、实物展示、电子触屏等方式,对优秀非遗代表性项目全方位展示,非遗保护传承再上台阶。

  强发展,文旅产业加速度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产业加速升级。

  1月中旬,文旅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太原市钟楼步行街入选。去年11月,太原六味斋云梦坞成功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之前,太原古县城、钟楼步行街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方特东方神画获评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太原古县城十字街、钟楼步行街、中正天街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推进文旅康养示范区建设,森栖小镇、太原古县城等5家单位入选省级文旅康养示范区创建单位,产业项目引领步伐不断加快。

  2022年,我市分批发放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券4500万元,覆盖文化旅游、体育健身、特色农产品等11个类别2200余家商户,涵盖市民日常休闲娱乐全过程。

  对外交流,文化为桥。

  我市发挥特色优势,“引进来,走出去”,整合各类文旅资源、民俗活动,推出春节、清明、五一等主题旅游线路及红色廉政、触感清廉等主题旅游线路。其中,“学在旅途·游在太原”6条太原暑期研学实践旅游线路,被“学习强国”平台推介;“红绿交错清凉避暑游”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整合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内46家文旅企业,组建成立文化旅游联盟,太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守初心,文化发展谱新曲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市文旅系统按照“两个转型、文旅先行”要求,奋力谱写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实施精品战略,推进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组织创作一批精品剧目。持续开展各类文艺演出,继续“免费送戏下乡”,做好节假日惠民优秀剧目展演,加大重点剧目演出、推广力度。

  建设更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创新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着力打造公共文化数字平台,推动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建设。

  依托传统民俗节日和特色文化资源,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开展群众性系列文化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推广全民阅读,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讲座、展览、书友沙龙、市民课堂、书香雅集等活动。

  加强保护传承,建设好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大非遗传习场所建设力度,深入实施乡村文化记忆工程,依托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加强非遗项目数字化保护,建立非遗数字化档案。

  加速文旅融合,全方位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一批品牌文化产业园区和新型文旅业态,发展数字文化产业,鼓励发展云演艺、云娱乐、云展览、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业态。

  

(责编:田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