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今日聚焦

1400多年前,古晋阳是外国人汇聚之地

央媒看太原 | 央媒关注我市出土文物虞弘墓背后故事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李晓并 2022年12月22日 06:40

  太原为什么会出土充满祆教文化特色的石堂?为何大量胡人聚集太原?12月20日,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网及12月21日的《中国新闻周刊》,刊发题为《为何1400多年前的外国人葬在晋阳》一文,对这些和太原紧密相连的“趣题”给出答案。截至21日22时,该文在中国新闻网的浏览量已近85万。

  该文作者为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院长冀美俊。

  文章由1999年7月震惊海内外考古界的虞弘墓的发现说起。虞弘墓是一座有着准确纪年的隋代墓葬。葬具是房型汉白玉石堂,石堂内外,或雕或绘精美图案54幅,局部还有描金装饰。图中人物皆深目高鼻,或留短发,或梳突厥式长发、波斯式长发。内容有宴饮、乐舞、射猎、家居、出行等,充满异域文化色彩。石堂底座正壁的圣火祭坛图案,是典型的祆教圣火祭祀场面。

  从墓志记载来看,墓主人姓虞名弘,字莫潘,鱼国尉纥驎城人。虞弘出使北齐留到中原后,先后在北齐、北周、隋朝担任直突都督、凉州刺史、使持节仪同大将军等官职,主要从事来华“外国人”的管理工作,最终永远留在太原。

  太原又称晋阳和并州。晋阳作为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商业中心,在丝绸之路繁盛的北朝,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成为外国人汇聚之地,相当多的外国人沿着丝绸之路,一路向东,在晋阳居留、生活,从事商贸和文化艺术等活动,给晋阳大地留下了大量的遗迹遗物,如太原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娄睿墓、库狄回洛墓和韩祖念墓都充满大量外来文化元素,彰显了晋阳在北朝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辉煌景象。

  虞弘墓志中,虞弘的姓氏写作“虞”,并且将其祖先追溯到中国传说时代的虞舜。虞弘的姓氏选择表明了他们希望融入中华文明大家庭的强烈愿望。在虞弘墓志中,表现国别的“虞”字经过挖补修改而变成了“鱼”,这不仅是“虞”“鱼”两个字形、字义的改变,而是说明外来部族落叶中国以后,从方方面面都希望和中国相联系,希望得到当地民众的认同,希望融入当地的文化氛围。不过在内心深处,他们对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依然有着深深的眷恋和难以割舍的情结,表现在墓志上,就改成了更能彰显其国别的鱼字。

  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说明,北朝和隋唐时代,中国对外交流无论从规模还是深度上来说都是空前的。而晋阳作为中古时期中国北方的重要都市,在这一波澜壮阔的文化交流与互动融合中,作出了突出贡献。虞弘墓的发现,正是这一辉煌历史的实物写照。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