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时政要闻

“土豆革命” 乘势而上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记者 周皓 2022年10月11日 07:21

  9月的娄烦,天高云淡,充满着收获的味道。在位于马家庄村的山西省薯业发展有限公司马铃薯产业园内,20多位农民正在田间地头紧张忙碌地收获着,他们的身后堆满了一袋袋黄灿灿的马铃薯,等待装车发运。公司总经理王瑞霞兴奋地说:“太原市今年首次在娄烦县布局的2000亩加工型马铃薯基地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亩产2吨,实现产值440万元,有望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近160万元……”

  我省坚定落实党中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推动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我市高度重视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瞄准重点工程,实施重大举措,在娄烦县落实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2000亩,集中力量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进一步夯实了粮食安全基础,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基地建设,效益明显

  “建设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是落实全省‘土豆革命’的重要举措,其效益和优势十分明显。”王瑞霞表示。今年初,娄烦县与神农种业(山西)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建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要将娄烦县打造成为山西全省乃至全国的马铃薯制种基地县,引领马铃薯种业发展提质增效。作为本次协议的进一步深化,山西薯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起了在娄烦县建设2000亩加工型马铃薯基地的实施任务。

  承担基地项目监管的太原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许福民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品种成为我省马铃薯的致命弱点。由于芽眼深、薯块大、畸形多这些商品性不佳的弱点,导致过去我省马铃薯难以走出娘子关。“加工型马铃薯对品种有明确的要求,可以较好地克服这一劣势。”王瑞霞透露,娄烦县加工型马铃薯今年主要选种是“大西洋”。

  据统计,娄烦县域往年种植的其他商品薯亩产平均1.5吨,售价每吨约1000元,亩产值仅1500元。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后,每亩平均生产加工薯2吨,每吨合同收购价预计1400元,可实现产值2800元,较其他商品薯每亩产值可增加1300元左右。

  加工型马铃薯基地项目实施以来,带动了不少附近村民增收增技。马家庄村村民任志宏就是其中之一。平时他担任产业园区的技术管理,负责为马铃薯打药、浇水、通风。这几天适逢收获季,他又带领20多位村民连续多日奋战在捡薯一线:“一天150元的收入,还能学到种植马铃薯的相关技术,大家的干劲都很足。”

  王瑞霞表示,项目在保证当地农户获取地租的情况下,还可以雇佣本县劳务用工产生劳务费用,租赁马铃薯播种、打药、培土、收获等机械产生农机服务费及其他生产相关费用,可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培养一批现代马铃薯种植技术人员,提升当地马铃薯种植技术水平,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加工型马铃薯对种植技术和水肥的要求很高。”市农技中心种子科的梁俊峰告诉记者,项目采用节水滴灌技术,把水分的渗漏和散失降到最低,节省了灌溉用水,大大提高水的利用率,同时还对马铃薯进行水肥一体化管理,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把肥料营养均匀地施到马铃薯根系,有效提高化肥使用效率,不破坏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农田改造,快马加鞭

  农历秋分,小店区杜家寨村千余亩高标准农田里,金黄色的玉米和绿油油的蔬菜比邻而立,长势喜人,传递着丰收的气息。“得益于农田建设改造,今年玉米和蔬菜收成至少增加两成,又是一个好年景。”村民乔贤禄眼中充满喜悦道。

  杜家寨村是一个以玉米、小麦和蔬菜为主的传统种植村。在乔贤禄印象中,从前村里庄稼汉们种地时总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浇个田,水要跑冒滴漏一大半。这两年政府投入为村里改造高标准农田,浇地渠用水泥浇筑,做了防渗处理,田间道路进行了硬化……“现在村民浇一次田的费用比以前至少省四成,节水节电不说,更是省下了功夫和时间,种田的效率大大提高。”

  “高标准农田建设包括修建衬砌渠道、更新机井、配套节水灌溉设施,修建田间道路,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等内容。”小店区农业经济发展中心何金亮主任表示,通过对田、土、水、路、林、电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高产田面积,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确保农田旱涝保收,真正实现“藏粮于库”“藏粮于民”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转变。

  市农业农村局农田科唐新科长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土地平整使得农田集中连片,土壤改良使得耕地地力提高0.5~1.0个等级,整修田间路通达率显著提升。兴修农田水利、实施节水灌溉使得农田灌溉条件明显改善。近两年,我市分别在清徐县和小店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58万亩和6000亩,变农业“大水漫灌”为“精打细算”,在古交市发展旱改水3300亩,使灌溉水节约20%至30%,从而提高了农业用水效率。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产出率大大提高,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亩均粮食产量提高了50~100公斤,夯实了粮食生产基础。

  政策举措,加码发力

  今年以来,在推进加工型马铃薯基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上,我市一直在加码发力。针对马铃薯产业发展重点不突出、不强等问题,我市确立了以种业带产业,因地制宜,发挥资源禀赋、优化资源配置,推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发展,实现由商品薯生产向种薯繁育转变的发展思路,出台了《太原市“土豆革命”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今后加工型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发展目标。

  方案明确:“到2025年,重点建设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繁育基地5000亩。把太原市建设成为山西省‘马铃薯种薯育繁推技术中心’。”许福民表示,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娄烦县必须在加工型马铃薯种薯繁育上取得突破,满足全省加工型马铃薯的用种需求,从而打造成为全省区域性种薯繁育基地县之一。为此,下一步,我市将打造“娄古阳”种薯繁育基地,重点推进娄烦县高海拔地区适合加工型马铃薯种薯繁育全覆盖,建立标准化马铃薯种薯繁育生产基地。科学推进城郊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示范与推广,2023年推广2000亩,2025年推广1万亩。

  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样迎来发展的“最大助力”。《太原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成为未来十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累计建成61.21万亩高标准农田。到2035年,通过新增建设和持续改造提升,全市高标准农田数量、质量进一步提高,粮食产能明显提升。”

  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推进落实如箭在弦。唐新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在具有代表性的平原灌溉区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耕地质量监测、水肥一体化、喷灌和滴灌、智慧农田、科技中心等,并首次采用工程总承包(EPC+O)模式。项目建成后,将对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模式、高效节水灌溉模式、数字农田建设等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方式推进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再上新台阶。

(责编: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