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今日头条

全线成景 绘就生态画卷 太原坚定不移推进汾河流域治理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任晓明 2022年09月25日 06:50

汾河生态修复治理四期工程生态良好,风光宜人。米国伟 摄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扛起转型蹚新路这一重大使命,以昂扬状态、奋进姿态,奋力当好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即日起,本报开设“领航中国”专栏,连续刊发系列述评,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太原的重大成就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凝聚继续前进的强大力量。

  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是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交给我省的重要使命。按照我省“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的要求,2017年以来,太原展开了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治理汾河的新篇章。

  从过去“有河无水,有水皆污,遍体鳞伤”,到今年1月至8月太原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中,优良水体比例83.33%,消除了劣Ⅴ类水体。治水,让城市母亲河获得了新生。

  “九河”重展新颜

  “水臭不臭,空气好不好,从河边的人的多少,就可以看出来。”说起冶峪河这几年的变化,晋源区武家庄社区居民郝海林滔滔不绝。冶峪河岸上,做健身操的、跳广场舞的、漫步的、唱歌的、舞剑的……人们三五成群,老少相携,或锻炼、或休闲,乐享水生态治理福利。

  从清澈见底、鱼儿嬉戏,到色黑如墨、淤积严重并发出阵阵恶臭,再到如今水清、岸绿、河畅,年近八旬的郝海林,成为冶峪河几十年来发展变化的见证者。夹在晋阳湖和冶峪河中间的武家庄社区,两边都是悬河(湖)。即使遭遇去年10月暴雨,这里依然河湖安澜——通过综合治理,冶峪河不但实现了雨污分流,防洪能力更是达到百年一遇级别。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对武家庄社区的居民而言,这样的生活颇为惬意——既能欣赏到西山上四季常青的苍松翠柏、深秋时层林尽染的黄栌红叶,也能感受微风拂过河面送来的舒适惬意。

  雨污分流、河水复清,除了率先完成治理的南沙河外,2018年,我市投资278亿元实施“八河”综合治理,从河道治理到两岸的管网铺设、绿化带和快速路修建,一年时间,一步到位。作业高峰时,“八河”沿岸近百家参建单位2.6万人协同配合,机械设备24小时运转。

  万柏林区白家庄街道九院村的村民们同样高兴。村里在狼坡生态园建有1000余亩的樱桃、红杏和山楂采摘基地,因为九院沙河的治理,基地也日渐红火起来。在完成九院沙河治理的基础上,去年,城管部门又完成了九院沙河西延治理工程,林荫大道向西一直延伸至西山脚下的狼坡生态园。

  治理一条河,修好一条路,贯通东西山,带动整座城。据介绍,包括冶峪河、九院沙河等总长69公里的八条河道,新增快速路138公里,共设有24座高架桥、136处下穿通道和84座跨河桥,新建雨水管线145公里、污水管线110公里。通过工程治理,九河成为连接城市中心区及东西山地区重要的东西向交通及景观通道。

  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的景象不再,一条条臭水沟变成了飘动在城市版图上的“绿丝带”。

  再现一河碧波

  眺望汾河,水面波光粼粼,岸边花红柳绿,景色宜人。在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河面上打捞船与训练船只往来穿梭,为平静的河面增添了灵动与生机。这一静一动之间,人水和谐的生态魅力更加彰显。

  回望汾河太原段水治理攻坚,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崔丽英颇有感触地说,2019年堪称治理范围最大、力度最大、措施最硬的一年。不到3个月,全市所有的国、省控断面建设自动水质监测站9个,在8个重点入汾口全部安装小型自动监测设施,建立地表水断面——排污口——污染源清单化链条化管理,24小时在线监测汾河水质,一旦出现水质超标或数据异常,会立即启动预警系统,追踪溯源。

  为了让汾河水清起来,在汾河太原段的上下游,6个人工湿地陆续开工建设,芦苇等水生植物开始大面积种植。据介绍,芦苇发达的根系能有效吸附水中污染物,就像汾河里的“清道夫”。类似这样的水生植物,汾河上游种了200多万株;而这样的湿地,汾河太原城区段已经建了1万多亩。

  城因水而灵,水由治而清。但汾河的治理远不止于单纯治水,而是治水与城市配套基础设施的齐头并进:汾东污水厂一期二部扩容建设快马加鞭;通过完善管网,城南退水渠污水通过平阳路管网转输入城南污水厂,晋阳街方涵污水通过滨河东路新建管网转输入汾东污水厂,彻底解决城南地区污水直排;小店区、晋源区和清徐县开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省水防办和省水利厅支持下,汾河生态调水力度加大……2020年6月,汾河流域太原段国考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

  听流水潺潺,赏晚霞满天。2020年11月,在汾河景区三期晋阳桥段,古晋阳八景之一的“汾河晚渡”建成。站在“汾河晚渡”观景平台上远眺西山,天际线、山脊线、水岸线层次分明,河面波光粼粼,画舫古朴典雅,晋阳桥雄伟绚丽,呈现出一幅河、舫、桥、山浑然一体的秀美画卷。

  护一河碧水,育一方产业,蕴一城繁华。为实现清水净岸,生态环境部门在188公里长的汾河太原段,排查出1374个入河排污口。确定排污口的位置、数量以及排污情况只是第一步,更要彻底摸清“谁在排、排什么”及污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全市对污染源排放点展开监测溯源、编码登记。同时,城管部门将全市切割为47个雨水系统,展开雨污混接点改造,让雨污水“各行其道”,将污水“锁在岸上”。

  2021年,代表地表水环境质量主要断面之一的汾河出境韩武村断面水质,与2017年相比,主要污染物浓度氨氮从13.84毫克每升下降为0.868毫克每升,降幅93.73%;总磷从1.082毫克每升下降为0.226毫克每升,降幅79.11%。

  美景奔你而来

  金秋时节,骑车穿行于汾河景区,脚下是蜿蜒曲折、纵横南北的自行车道“彩带”,眼中是花红柳绿、碧水荡漾的两岸,耳边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声,这条长达43公里的绿色长廊,镶嵌于太原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之中。多达3000万立方米的蓄水量,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成为太原城的“加湿器”。

  晨光熹微,朝霞映水,成群的水鸟在汾河上嬉戏;游玩的市民迎着清风,陶醉在景区的绿树花海中。据悉,汾河已有165种鸟类来此栖息。由于水质的持续改善以及丰富的食物,太原汾河湿地也成了大天鹅、黑鹳、白鹭等珍稀鸟类的返乡“加油站”。

  去年9月底,历时14个月建设的汾河四期面向市民开放。变美的汾河,不仅让太原人感受到了美,更让人看到了母亲河生态的价值。人们对汾河有了新的期待。

  正在推进的太原市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建设项目,北起汾河三期末端2号闸,南至清徐韩武村出境段,全长33公里,分为清徐段、小店段、晋源段。建设内容主要是堤内主河床整治、打坝截水等工程,堤外100米范围内进行植绿增绿,修建堤顶路及上下支路配套设施。

  天光水色绿茵交融,人文生态景观兼备。在已经完工的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先行示范段,碧波荡漾的河水蜿蜒前行,两岸绿草如茵风光旖旎,一群野鸭自在游弋,时而互相嬉戏,时而列队前行,为碧波荡漾的汾河平添几分生机。

  沉疴渐去,清风徐来。临河而立,汾河倒映出太原现在的模样,更镜鉴着这座2500多年城市未来的希望。

  都说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历史是一座城市的骨气,梦想是一座城市的朝气。如今的汾河,已成为太原灵魂、骨气和梦想的承载者。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