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牙齿的坏习惯
坏习惯一:饭后马上刷牙
饭后牙齿上的食物残渣成了细菌的大餐。细菌吃进去的是食物,“拉”出来的是酸,这时马上刷牙会把酸推进牙釉质的深处,甚至牙釉质下面的牙本质,会损害牙釉质,腐蚀牙齿。时间长了会对牙齿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不建议吃完饭马上刷牙,可以用清水漱口去掉食物残渣,也可以用茶水漱口去除异味。
坏习惯二:冷水刷牙
对于牙本质敏感的人来说,用冷水刷牙会加重牙本质敏感,引起牙齿酸痛,而且不利于牙膏内的有效物质发挥活性。牙膏中的主要成分是摩擦剂和氟化物,这些有效成分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是37℃左右。
坏习惯三:刷牙太使劲
很多人觉得力气越大,牙齿刷得越干净。其实不然,力气太大会伤害牙齿、牙龈,易引起牙龈萎缩、口腔溃疡等,还会造成珐琅质的磨损,导致蛀牙。
坏习惯四:总是横向刷牙
调查显示,我国超过90%的人采用横向刷牙的方法,这种方式不仅刷不到牙齿间的缝隙,而且容易磨损牙釉质,导致牙齿松动、敏感,诱发一系列牙龈问题。
坏习惯五:把牙齿当工具
用牙齿咬指甲、咬笔、咬断新衣上的标签、开瓶盖……这些小动作都可能会改变牙齿的位置,让牙齿之间产生缝隙,如果牙釉质很脆弱,还可能导致牙釉质脱落,甚至直接导致牙齿松动、流血、牙龈感染。
坏习惯六:喜欢用牙签剔牙
生活中常见的竹质牙签由于质地过硬、太尖,经常使用会造成牙龈不断萎缩,使牙颈甚至牙根暴露,造成牙齿敏感和增加患龋齿和牙周炎的机会。剔牙的牙签如果不卫生,牙龈的黏膜被剔破后细菌进入直接造成牙龈爱出血的问题。
坏习惯七:常喝酸性饮料
酸性饮料能够侵蚀牙齿的自然釉质,并有效地溶解它们。同时,饮料中的糖分对牙齿也有害。像碳酸饮料、柚子汁、苹果醋、含有柠檬酸的水果和果汁都是酸性较强的饮料。(作者:徐斌 作者单位:山西省中医院康复科)
正确认识洗牙
定期洗牙,保持口腔卫生,对维护口腔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有些人对洗牙还存在一定误区,我们来科普一下。
认真刷牙就不用洗牙?
即便是每天刷牙3次,每次刷3分钟,也只能清理60%~70%的牙菌斑,牙齿表面和牙缝等边角位置还是清理不干净,洗牙还是必要的。
洗牙越勤越好?
口腔卫生习惯好的人,一般一年洗一次牙就可以;口腔卫生差的,半年就需要洗牙一次;牙周炎患者每三个月就需要洗牙一次,定期检查。
洗牙能美白牙齿?
洗牙主要是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菌斑、色素,可以起到洗白的效果,如果牙齿本身不白的话就不能洗白。
洗牙会破坏珐琅质?
珐琅质就是牙齿最外层的牙釉质,一层很坚固的硬组织,正确的洗牙只是清洗牙齿表面的牙石、菌斑,不会破坏牙釉质。
洗牙之后牙齿会变薄、变敏感?
大多数人洗完牙后会感觉牙齿冷热敏感,怀疑牙齿被洗薄了,这是洗牙后常见反应。牙齿表面被牙结石包裹,阻碍了食物冷热传导,刚去掉牙结石后,冷热直接刺激牙齿表面就会敏感,一般过几天就好了。
洗牙会洗出牙缝?
牙石才是导致牙龈萎缩、牙缝变大的直接原因,洗牙只是清除了牙结石,牙缝就露出来了。洗完牙后牙龈炎症消退,牙缝会更明显。
洗牙会牙齿松动?
有些人洗完牙后觉得牙齿松动了,其实这些牙早松动了,被牙结石包裹,形成稳固的假象,若不及时清理,牙石越积越厚,牙齿会早早地脱落。
洗牙会很痛?
有些人洗牙时会有些敏感不适,这是治疗中的正常反应,不需要太紧张,可适当调低器械的振动频率。(作者:张建峰 作者单位: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
正确的刷牙方法——巴氏刷牙法

1.先刷上、下排牙齿的外侧面,把牙刷倾斜45度向牙根方向,放在牙龈边缘的位置,轻压,让刷毛进入龈沟。
2.以2-3颗牙齿为一组,来回移动牙刷,至少颤动10次,然后顺着牙缝轻抚三次,再移至下一组2-3颗牙。
3.再刷牙齿的内侧面,重复以上动作。
4.刷门牙舌、腭侧面的时候,牙刷要竖放,用适中的力度从牙龈刷向牙冠,并指向及进入龈沟。
5.最后要刷咀嚼面,把牙刷放在咀嚼面上前后移动。
此外,光靠刷牙只能解决60%的口腔清洁问题,还需要配合牙线使用。有些食物残渣会嵌塞在牙刷不易清洁的位置,这时候就需要牙线对牙齿的每一面进行深度清洁,清除牙缝中的滞留物,防止蛀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