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特别关注

记者在现场

我在“核酸小屋”过中秋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记者 袁剑锋 通讯员 甄珍 文/摄 2022年09月11日 09:59

牛建芳正在采样。

牛建芳核对登记信息。

  “丁零零……”9月10日早晨7时许,清脆的闹钟声将牛建芳从睡梦中叫醒。她小心翼翼地起床,担心把家人吵醒。“又不吃饭不喝水了?”“嗯,免得采样时上厕所。”……牛建芳临出门时,丈夫还是将一个月饼和一盒牛奶放在她的包里,生怕她的胃不舒服。

  核酸检测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奔赴并值守在“核酸小屋”、熟悉的动作重复上千遍,每天我市数千名医护人员就是这样为群众完成核酸采样,即使节假日也不例外。9月10日是中秋节,记者跟访太原市第七人民医院的护士牛建芳,共同在“核酸小屋”度过了一个别样的中秋。

  准备工作一样不落

  牛建芳负责的便民核酸采样亭位于桃园二巷新建路口附近的小花园内,检测时间为上午8时30分至11时30分、下午3时30分至7时。考虑到从家到采样亭骑电动车要半个多小时,加上检测前还有准备工作,牛建芳7时40分就从家出发了。

  “要是工作日,我出门还得再早些。因为那个采样亭周边的机关单位多,很多人习惯上班前顺便做个核酸。今天是休息日,又是中秋节,做核酸的人应该不多。”牛建芳路上说。果然,8时10分,我们到达采样亭后,周边除了几位刚结束晨练的老人外,并没有人等着做核酸。

  拿出钥匙打开门,我们进入采样亭,牛建芳穿上自己的护士服,戴上医用口罩、手套和头套。在她的指导下,记者穿上一套一次性隔离衣。“自从有了采样亭,采集核酸样本就不用再穿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了。”说起之前整天穿着防护服工作的场景,牛建芳连连摇头。既闷又热,还不透气,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只要穿着防护服,里面的衣服永远是湿的。“特别是冬天,工作时里面闷得出汗,脱了防护服,风一吹,冻得直发抖。”牛建芳说。

  穿好衣服就开始做核酸采样准备工作。首先要消毒,采样亭内部、操作台内外周边,都需要认真消杀。接着将采样器、消毒液和贴好试管码的采样管放在外面的操作台上,并给存放医疗废物的垃圾桶套上垃圾袋。返回采样亭后,牛建芳拿出手机,打开“采集太原”APP,输入自己的名字和密码登录后,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核酸小屋”一应俱全

  桃园二巷小花园内的便民核酸采样亭编号为“XHL024”。平时采集核酸样本时,群众都是站在外面,对于这个面积约为5平方米的“核酸小屋”,里面是啥样,都有什么设备,很多人感兴趣。为此,记者先带大家参观探访一番。

  走进采样亭,首先看到的是物资储备区。“这是大约一周的物资。”牛建芳说。记者注意到,数量最多的是一次性采样器,也就是俗称的采样棉棒,同时还有采样管、消毒液、一次性隔离衣,以及医用手套、口罩和头套等。

  “这是一个双人舱,有两个采样窗口,平时只会用到一个。”顺着牛建芳手指的方向,记者环顾一周后看到,采样亭内还有空调和新风系统,以及扩音器、照明灯和紫外线灯。“空调和新风系统能帮助医务人员安全、舒适、便捷地采样,扩音器方便和外界沟通,每次离开采样亭时要开半个小时紫外线灯,为内部彻底消毒。”牛建芳说。

  别看采样亭面积不大,但有不少“黑科技”。采样亭使用了气凝胶复合不燃保温板和气凝胶绝热涂层,隔热、降噪,还达到了A级防火效果。此外,纳米纤维超净新风过滤系统和氢氧自由基病菌消杀系统,更有效保证亭内的空气洁净。记者跟随牛建芳在采样亭工作一天,并未感到任何不适。

  高效快捷收获好评

  8时32分,第一个来做核酸采样的是个小孩子。用手机扫描完身份证后,牛建芳弯腰为孩子采集了咽拭子。接着,采样亭迎来一个小高峰,排队接受采样的都是住在旁边宾馆的外来人员。看到等待采样的人有点多,记者也赶紧上前帮忙打下手。

  “有码请出示采样码,没有打开支付宝申请一个,以后在太原做核酸就方便多了。”牛建芳一边扫码采集,一边向外地游客推广太原核酸采样码。

  看到牛建芳忙不过来,记者接过手机帮助登记信息。“采集太原”APP操作很方便,登录进入后,有“扫身份证”“手录”“扫二维码”三个选项。记者体验一段时间后,发现扫二维码最方便,登记一个仅需一秒钟,基本不会出错。比起扫二维码,扫身份证确实有些费时,扫描时不仅需要擦干净玻璃,有时还要不断调整光线和角度。

  “扫完二维码只需核对一个姓名就行了,扫完身份证后必须核对所有信息,发现错误要立即改正,所以大力推广核酸采样码很有必要。”牛建芳进一步介绍说,自从有了核酸采样码,医护人员的采集效率提高不少。

  “在太原,到处能看到免费的便民核酸采样亭,核酸检测既方便又高效。”我市这项服务的方便快捷,收获了不少外地游客的好评。

  小小祝福温暖人心

  取采集器,采集咽拭子,放入试管,掰断采集器,将剩余部分扔进医疗废物专用垃圾桶,手部消毒……整个流程,牛建芳早已熟稔于心。记者留意到,因为每个人的身高不同,牛建芳每次采样的高度都不同,为方便群众,她每次都会主动调整自己的姿势。

  “今天的人确实不多,还算比较轻松,也算是照顾我过节吧。今年疫情反反复复,前段‘三天一检’时,整个采集时段,我的两只手都在采样窗口的乳胶手套中,胳膊也一直架着,做完后腰酸背困。”牛建芳说。

  牛建芳是太原市第七人民医院三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的一名护士,因为日常工作也不能落下,她其实是一名“机动核酸采样员”,平时一周有两天在采样亭采样,遇到特殊时期,才需要每天采样。

  前段“三天一检”时,三桥街道新增好几个采样点,牛建芳被安排在了龙潭公园南门的采样亭。“人多时,一个点需要两个人,一人登记信息,一人采集咽拭子,一天要采集1000多人,是平时的两倍多,忙的时候就连坐下来歇歇的时间都没有。”在牛建芳的工作日志上,详细记录着每次参加核酸采样的工作情况。“今天是中秋节,大家都忙着过节,做核酸的人确实不多。”果然,上午11时30分,核酸送样员张俊伟到达这里时,只带走了4管共76人的核酸样本。

  当天下午,这个“核酸小屋”的情况和上午类似,截至晚7时,共采集了23人的样本。一天的总采集量为99人。

  “虽然在‘核酸小屋’里度过了一个中秋节,但我很高兴,因为有好多人祝我‘节日快乐’,也听到很多声‘谢谢’。比起少数的不愉快,我更愿意记住这些暖心的瞬间。”牛建芳说。

(责编: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