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和老年患者的常见问题,但时常被忽路。据统计,大概20%-60%的患者在脑卒中之后都会产生吞咽障碍的问题;另外,老年人由于疾病的增加、器官的退化,也会产生吞咽障碍的问题。
什么是吞咽障碍呢?
吞咽障碍(SwallowingDisorders或dysphagia)
是指在吞咽过程中,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括约肌或食道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的进食困难。吞咽障碍对患者营养的维持、疾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均产生很大影响。
哪些人群容易导致吞咽障碍呢?
1、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出血、脑卒中、颅脑损伤等疾病;
2、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吞咽肌肉老化,肌肉组织弹性下降,增加老年人的吞咽困难;
3、鼻咽部放化疗后的患者:放化疗后的肌肉纤维化、弹性下降导致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导致的后果
1、脱水;
2、营养不良;
3、食物梗塞导致窒息;
4、食物误入气管及肺内致吸入性肺炎。
吞咽障碍会有哪些临床表现?
1、吞咽时感觉特别费力,有梗阻感;
2、吞咽时食物易从口中流出或喷出,有时会从鼻腔反流;
3、进食过程中或进食后呛咳明显,并伴有吞咽后音质变化、声音嘶哑;
4、进食后口腔异味,食物残留较多;
5、进食时间大大增加;
6、反复发烧或吸入性肺炎。
发现可疑吞咽障碍的表现怎么办?
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疑似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请到医院的康复科就诊,找专业医生进行筛查和评估,接受专业的指导和治疗。
一、吞咽障碍的评估
在做康复治疗前,详细的评估和分析可以让康复治疗师更加充分了解患者的吞咽情况以及吞咽的安全性,有无肺部感染的风险及有效性,有无误吸的风险,以便更好的制定精准有效的治疗计划。
1、口腔唇舌肌肉功能的评估
对患者唇部、舌部功能的评估可以判断是否有张口困难、咀嚼无力、无法完成食团搅拌等;
2、反复唾液吞咽试验RSST
记录患者30秒的吞咽次数,此评估方法可观察患者有无随意性吞咽反射;
3、洼田饮水试验
嘱咐患者饮水30ml,观察患者的吞咽呛咳情况,此方法可对患者的吞咽情况初步筛查,了解是否为吞咽障碍的高发人群;
4、摄食-吞咽过程评定
评估患者的完整吞咽过程,了解是否有对食物的认知障碍、入口障碍、食团进入咽部障碍以及食团经咽蠕动至食管障碍等。
5、吞咽造影检查
利用影像学观察吞咽障碍的临床检查方法,被认为是评价吞咽障碍的“金标准”。它通过在透视下观察病人吞咽不同粘稠度的由造影剂包裹的食团和不同容积的食团的情况,对整个吞咽的不同阶段的情况进行评估。
二、吞咽障碍的治疗方法
1、调整食物性状
对于吞咽困难容易呛咳的患者,首选质地较软、浓稠的食物。
2、调整进食习惯
尽量采取坐位或者30度以上仰卧位进食,增加进食时间,嘱咐患者细嚼慢咽,减少一口量,少量多次进食。
3、康复科专业训练
①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通过电流作用于舌骨肌及咽肌,增加咽缩肌的力量,诱发吞咽反射;
②吞咽基础训练:面部及口腔内部肌群训练、口腔器官感觉训练等针对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系统的训练;
③吞咽特殊手法训练:神经肌肉促统技术、门德尔松训练、shaker手法训练、maseko吞咽法、球囊扩张技术、气道保护吞咽手法训练等。
4、传统中医治疗
采用普通针刺、电针、水针(穴位注射)配合复方麝香注射液、维生素B12等,取翳风穴、风池穴、廉泉穴等。
吞咽障碍康复的评估与治疗是一个多学科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小组团队,共同完成对具有吞咽障碍患者的筛查、评估、治疗及康复出院指导。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吞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脑卒中患者的住院时间、致残率等。所以,及早干预吞咽障碍的早期评价与治疗,可有效减少肺部感染几率,提高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和生存质量。
康复医学科介绍
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秉承“凝聚爱心,潜心治业,中西汇通,康复至上”的服务理念,积极开展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全方位满足广大伤残慢病患者的康复需求,致力于打造太原市属医院中具有影响力的康复专业机构。科室目前拥有高素质的专业医护技人员3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1名,硕士8名,康复治疗师20余名。以神经系统康复、肌骨关节系统康复为重点,重症、心肺、老年、盆底、肿瘤及内脏等特色康复为延伸,开展多方向的综合性康复医疗服务。
汾东院区康复医学科占地约3000余平方米,初步开放床位35张,设备投资1000余万元。门诊四层康复诊区设有:康复评定室、物理因子治疗室、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吞咽治疗室、心理认知治疗室、传统治疗室、康复工程室等部门。现已开展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脊髓损伤、肌骨关节运动损伤、关节置换、骨折术后、脊柱骨盆姿势不良、颈肩腰腿疼痛等引起的各种功能障碍。
咨询电话
0351-5656517(门诊)
5656517(医师办)
5656523(护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