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今日聚焦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乡村振兴篇 田畴沃野尽欢歌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徐方伟 文/摄 2022年06月09日 06:32

  初夏时节,漫步在迎泽区董家庄村森栖小镇,错落有致的民宿别院、宽敞整洁的街道、丰富多彩的文化墙随处可见,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散发着浓浓的乡愁与乡韵。

  “住得舒坦,吃得健康,环境还好,现在俺们村的日子,城里人都羡慕。”回望一眼自家的小院子,村民李彬渊满脸自豪。靠着发展乡村旅游,曾经远近闻名的穷村,如今蜕变成令人羡慕的“小康村”。董家庄村的改变,是我市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2022年1月26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调研时,两次提到“乡村振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着力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宏伟愿景,如同一颗颗“梦想金豆”,在并州广袤的农村大地默默耕耘,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无限魅力。

  产业兴旺农民富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调研时指出:“山西山多地多、地貌多元、气候多样,这种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我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种植结构,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2年5月25日,古交市邢家社乡龙子村温室蔬菜大棚内,普罗旺斯西红柿已经挂果。“过去我们村只能靠种植谷物、玉米、山药蛋勉强度日,如今,仅蔬菜产业一项,人均收入就达到2万元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龙子村党支部书记成国强说,“靠着紧邻大川河的水资源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这几年,村里引进日光温室大棚种植技术,全村480亩耕地几乎全部用来种植蔬菜,因品质高、有味道,在古交颇有名气,很受市场欢迎。”

  近年来,我市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建设以西怀远村、杨房村等为核心示范区的高质量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加快形成“万亩千片百园”蔬菜产业布局。启动五大特色农业产业景区建设,推出5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23个乡村旅游精品点,“农中有旅、以旅促农”的产业格局逐步形成。同时,突出品牌化打造,开展“并农特”太原优质农产品品牌打造行动,“晋祠大米”被认定为市级区域公用品牌,炼白葡萄酒入选省功能农产品,东湖、水塔、紫林等9款产品入选省级品牌名录;阳曲小米、娄烦山药蛋等优质品牌农产品进入全国中高端消费市场。

  生态宜居乡村美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今年1月26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调研时指出:“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牢记领袖殷殷嘱托,我市坚持把良好生态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风貌管控,突出示范引领,大力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楼前楼后的鲜花绿树,沥青路面的街道小巷,宽敞漂亮的健身广场……走进万柏林区小井峪社区,仿佛置身于景区公园之中。经历城中村改造的洗礼,小井峪社区从“脏乱差”蜕变为“美如画”,说起如今的生活,居民魏军军高兴地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天心情都是美美的。”

  同样变化的还有东山腹地的杏花岭区王家岭村。绕村而过的东山旅游公路犹如一条彩色的丝带,将王家岭装扮得美丽漂亮。平展展的柏油马路一直延伸到村里,屋外护坡、墙面整饬一新,整齐的新式住房与淳朴的老式村居相映成趣。三三两两的游客漫步村间,时不时拿出手机拍下眼前的美景。“环境美了,游客也多了,现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谈到生活的变化,村民李建义乐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我市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91.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全域覆盖;农村户厕改造累计完成10.7万座,六城区基本实现应改尽改;高标准建设268个绿色生态村庄,8个村庄入选“国家森林乡村”;13.4万户村民完成“煤改电”“煤改气”,用上了清洁能源。在此基础上,按照“点上示范、串点成线、连片推进”的思路,我市聚力打造能在全国叫得响、拿得出的新农村样板,高标准创建14个新时代美丽宜居示范村、4条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廊道和一个全域(晋源区)推进示范县,累计创建省、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07个,形成具有太原特色的田园风光。

  文明和谐风尚浓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明的乡风,即是乡村振兴之“魂”。我市坚持把培育乡风文明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移风易俗、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上持续用力、步步深入,让崇德向善、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吹散”陈规旧习。

  “现在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婚丧嫁娶都有详细规定,没有人互相攀比了,村民办事没负担了……”谈起移风易俗,晋源区晋源街道晋阳堡村党支部书记梁绳链喜笑颜开。

  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晋阳堡村修订村规民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改变村民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村“两委”将红白事等活动的范围、办席标准和规模、彩礼、礼金等上限纳入村规民约,培育礼俗新风。不仅如此,该村将赡养老人也纳入村规民约,尊老、敬老、爱老已成为村民的行动自觉。

  乡风淳,乡村兴。近年来,我市着眼乡村振兴,加强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破立并举,推动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培育新型社会主义文明乡风。通过创新开展文明家庭、党员示范户、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不断催生农村的原生动力,使农村精神文明、村居面貌等焕然一新。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如今,放眼广袤的并州乡村,处处展示着新变化、新气象、新干劲,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全面舒展开来。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