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看老乡,振兴在农乡,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近年来,杏花岭区以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促发展”为目标,秉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发展理念,打破杏花岭东山地区原有的农户山地散放型养殖,构建新型规范的规模化养殖模式,实现畜牧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鼓励支持入乡、返乡创业创新“新角色”立足当地,以“新理念、新技术”激活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引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行,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在杏花岭区杨家峪街道东沟村的鸡妈妈蛋鸡养殖场,13万只蛋鸡每日的产量达到6.5吨左右,年销售收入超过1500万元。从最初的3万只到现在的13万只,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蛋鸡养殖场的产业带动效应明显。产能增大,加大了对玉米等农作物的采购,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户200户从事玉米种植。解决周边农村中老年及特困人员的就业问题,新增就业岗位12人,带动农户增收5万余元。
杏花岭区杨家峪街道东沟村村民张大爷说:“离家近,在家门口工作既不用跑到外地去打工,还能每个月挣三千多块钱解决了家庭的经济困境。”
畜牧业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起着保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杏花岭区积极推进畜牧业转型发展提档升级,对各类养殖场在土地、环保、金融以及农业技术人员学习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杨家峪街道负责人说:“我们积极为鸡场解决用地、用水、用电方面存在的问题,协调村领导和企业共同筹集资金修整道路,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要素制约瓶颈,同时规范企业在动物疫情防控、设备投入使用、废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措施,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目前杏花岭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有5家,涵盖蛋鸡、生猪、孔雀等多种养殖,全区正逐步打造现代高效、绿色环保、效益优先的畜牧业发展格局。
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撑。在生产设备上,鸡妈妈蛋鸡养殖场引进生态智能蛋鸡养殖模式,通风、加饲料、饮水、光照以及粪污清洁等实现了生产环节全自动智能控制,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成本。同时他们还在技术研发上下功夫,公司负责人主动同陕西石羊集团有限公司寻求合作,共同实验开发了“创新养殖技术”增产节粮成效显著,并将此技术进行推广让周边更多养殖户受益,增加了社会优质鸡蛋供给,极大的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
鸡妈妈蛋鸡养殖场负责人祁杰说:“像我们鸡舍现在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在传统的养殖场里最多只能养到8万只蛋鸡,我们现在用上这种H型笼,同样的占地面积,蛋鸡存鸡量能够达到13万只,这样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养殖效益。”
企业在增产收益的同时,时刻严把食品安全关。为保证蛋品安全,企业负责人多次邀请专家对动物健康、饲料配比进行指导,定期对蛋品进行国家食品安全检测,每个鸡蛋检测达标后都印有健康编码,让蛋品真正实现了无抗生素、无病菌感染且具有可追溯性的健康安全食品。
企业除了在生产环节改善提升之外,还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努力。企业负责人介绍,他们将鸡场粪污进行了分类处理,一部分粪便进入他们的化粪池进行无害化处理,一部分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种植,在企业生产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
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再加上严格的食品安全检测,鸡妈妈蛋鸡养殖有限公司,被评为2021年度太原市龙头企业,成为二青会指定蛋品供应基地,同时蛋品销售在各大连锁超市和企业,如美特好超市、华联超市、家家利超市、永辉超市和太钢企业等,真正实现了产销一条龙。
鸡场的持续发展,不仅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产业饭”,也让“鸡妈妈”的鸡蛋逐渐成为了当地一张特色的产业名片。
鸡妈妈蛋鸡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祁杰说:“我今年37岁是个外地人,2013年在杏花岭区瓜地沟村建厂,这八年间一我从最初的3万只发展到如今的13万只“鸡大军”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好的企业发展环境,让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个人价值的提升。我也更加坚定,要在农村这片厚土上继续深耕”。
在杏花岭区除了“鸡妈妈”祁杰,还有一位优秀返乡养猪青年贺永明。他今年35岁,2014年中专毕业之后就回到家乡和父亲一起从事养猪行业,从原先占地面积不足300平方米存栏50头猪的小猪舍,发展到如今占地13000平方米存栏3000头猪的规模化养殖场。规模的扩大,加大了对当地玉米及豆粕的收购量,极大的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农户农作物的销量。同时规模化养殖为稳定猪肉市场价格也提供了有力保障。贺永明说:“养猪合作社现在的改变,得益于发展思路的转变以及养殖技术和养殖设备的改进”。在猪舍建设上采用新型双层式建筑结构,引进猪粪分离设备不仅改善了猪舍卫生,减少了细菌滋生,同时还较大程度的减少了人工成本,除此之外,在饲料加工制作环节引进多台新型设备有:自吸式粉碎机、卧式搅拌机、螺旋式提升机、环模颗粒机、风干机等,在饲料喂养运输环节引进自动化前后骑行喂料车,既节省了人力劳动的成本和时间,还大大提升了劳动效率。贺永明说:“现在处于大数据时代,网络已经实现了全覆盖,现在他通过网络渠道也能搜索到养殖方面的相关知识,也可以通过视频网络直观看到养殖专家的技术分享,这是新时代带给农村的改变,也是带给青年创业者的福利”。
贺永明告诉我们,在创业发展的道路上他也会有苦涩、焦虑、担忧,但他总结出的经验是:成功没有捷径,一定要踏实做事、努力坚持克服困难。也许成功的道路充满荆棘,但在这个过程中会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更能收获新时代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无论是外地姑娘祁杰还是太原小伙贺永明,他们转变发展思路、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改变传统养殖模式带动当地及周边村民变“输血”为“造血”,努力在“山窝窝”里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杏花岭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现在国家倡导数字化农民队伍建设,以农民科技知识的增长,带动思想观念的更新,促进发家致富能力的增强,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我们杏花岭区委、区政府在乡村振兴发展的道路上,鼓励支持有思想、有技术,入乡、返乡创业创新型人才在农村的土地上深耕发展,用新技术、新理念,转变传统畜牧业养殖模式,形成现代高效、绿色环保、效益优先的畜牧业发展格局,打造地方特色农业品牌,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协助企业健康成长,带动乡村真正实现致富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