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玉式”沿黄九省区金玉特种工艺瑰宝展,12月21日在河南博物院开展,沿黄九省区23家文博单位的近300件金玉特种工艺文物精品齐聚。山西博物院12件(组)文物参展。
黄河流域丰富的文物藏品,承载着沿黄地区人民的共同历史记忆,黄河流域匠人们痴于艺、良于计,以“金”“玉”为载体,不断创新工艺,留下了诸多艺术瑰宝。此次展览,是2019年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最大规模展览,近300件金玉特种工艺文物精品,时代跨越4000年。
展览分为“金玉辉映”“包金裹银”“镂金错彩”“浮光跃金”“酌金馔玉”五个部分,整合了沿黄九省区的重磅金玉特种工艺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嵌绿松石兽面铜牌饰、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商代金面铜人头像等精品文物,来自河南博物院、青海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山东博物馆。其中,山西博物院共有12件(组)文物展出,包括石楼县桃花者村出土的金耳饰、赵卿墓出土的错金卧虎形饰、包金车軎等。
作为黄河文化重要物质载体的金玉特种工艺器,体现了东西文化的双向交流,工艺技术的相互借鉴,蕴含着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文化内涵。此次“金”“玉”工艺主题展览,展示了黄河儿女的创新活力和卓然智慧,让观众在品鉴器物之美、技艺之美、匠心之美、文化之美的同时,感知中华民族的文化厚积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