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综合新闻

太原市中小学的课后服务包括哪些?如何收费?你想了解的政策解读来了

来源:太报全媒体 作者:太报全媒体记者 武彤彤 2021年11月30日 21:30

  由太原市教育局、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税务局等五部门在11月30日联合印发了《太原市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随着“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为帮助家长缓解接送孩子困难、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课后服务应运而生。课后服务有哪些内容、如何收费等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在《意见》都给出了确切答案。

  《实施意见》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实施意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导思想,提出中小学课后服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是基本原则,提出要坚持公益属性、育人为本、自愿申报、公开透明、稳妥推进五个原则。三是具体安排,明确了课后服务对象、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人员、服务经费等。四是工作要求,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服务保障,落实安全责任,强化监督考核,做好宣传引导,确保有序推进课后服务工作。

  课后服务的对象、时间有什么要求?

  明确将课后服务对象从义务教育阶段延伸至普通高中阶段,覆盖全市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面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支持学校适当延长课后服务,初中最多可延长至20:30。初中、高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

  课后服务内容有哪些?

  课后服务内容包括午休服务、周内课后服务、暑期托管三类。

  午休服务

  午休服务应以看护为主,确保学生得到充分休息,鼓励供餐单位一并提供午休服务。

  周内课后服务

  一是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免费补习辅导;二是安排学生在指定场所上自习,自主完成作业,并可进行学生作业个别答疑;三是安排学生参加科普、体育、艺术、劳动、阅读等各类社团活动或兴趣课程,安排学生在阅览室、图书馆等区域开展自主阅读或读书交流活动。四是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延时托管服务。

  暑期托管

  暑期托管应以看护为主,确保学生得到充分休息。一是开展基本托管服务。学校为学生提供学习和运动场所,开放自习室、图书馆、阅览室、运动场馆等资源,并组织工作人员带班,确保学生活动安全有序。二是开展素质拓展服务。学校在暑期开展体育美育科技等高水平团队训练、实施体艺科技类兴趣课程、社团活动和综合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课后服务的组织方式是什么?

  课后服务由学生和家长自愿申请,学校统筹安排,统一组织。明确学校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校内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条件,积极开展课后服务,也可适当引入符合条件的非学科类第三方机构等校外资源联合提供服务。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严格的第三方机构遴选准入机制和评估退出机制,并负责组织遴选,供学校选择使用。鼓励学校与其他学校、社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等开展合作,共同开展课后服务。课后服务原则上以一学期为一个相对固定期。

  课后服务经费如何保障?

  我市中小学校课后服务经费采取市县财政补贴和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相结合的方式予以保障。市县财政要将公办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专项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小学课后服务财政补贴按照每生每天2元的标准,普通中学开展初中、高中课后服务财政补贴参照太原市公办普通高中高三教师节假日辅导经费每生每课时2元的标准执行,市县两级财政共同负担。

  财政补贴不足或零补贴、需收取课后服务费筹措经费的,由市、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进行成本测算后会同市、县(市、区)教育、财政部门按照成本补偿和非营利的原则提出收费标准意见,报市县人民政府审定后执行。

  课后服务资金全部用于学校开设托管服务所需人员费用。

  如何保障教职工积极参与并合理取酬?

  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校教职工在保证按质按量完成正常职责工作任务前提下,积极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并取得相应劳务报酬。教职工参与课后服务项目发放劳务报酬从课后服务经费中列支。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应考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因素,把用于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的经费额度,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并设立相应项目,不作为次年正常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对聘请校外人员提供课后服务的,课后服务补助可按劳务费管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应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

  如何保障课后服务工作落实?

  明确了责任主体。提出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主责、社会参与、家庭支持的课后服务工作机制。明确各中小学校要落实安全责任,完善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课后服务工作安全有序推进。

  明确了工作要求。各县(市、区)和学校要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积极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课后服务工作模式,制定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各县(市、区)要建立前期规划、中期检查、年度考核的监管机制,加强对课后服务的督导、检查和考评,确保课后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进行。

(责编: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