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对App乱象治理的深入推进,各互联网平台在隐私保护、内容安全等诸多方面均有较大改观。然而双十一期间,一些App企业大打擦边球,换个马甲花招迭出:自动续费故设陷阱、弹窗信息套路升级,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绑架”用户,为了赚取蝇头小利无视用户体验,令人不厌其烦,成为严重困扰行业发展的顽疾。11月中旬,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频频设障难退订 诱导消费失底线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本想享受短期会员的福利,却陷入自动续费的泥淖,不知不觉中,这个精心设计的圈套正在悄悄掏空你的钱包。
11月,省城市民李捷在关闭自动续费功能时碰了壁,她大吐苦水,直呼“请神容易送神难”。她告诉记者,半年前,为了追某部热播网剧,她开通了某视频软件的会员,计划网剧播完后退订,“会员服务协议中赫然标注‘可随时关闭’,但真正退订时却处处设障,步步是坑。”李捷向记者演示,根据该软件自动续费退订方法显示,用户只需按步骤点击“个人中心-视频VIP-续费管理”,即可根据页面显示关闭扣费服务。但当她按照提示操作时,却并没有关闭服务的按钮。也就是说,协议中的相关内容只是空谈。“大费周折后才知道,要想取消自动续费需要在微信支付中点击扣费服务,选择对应的项目移除。”
更令李捷疯狂吐槽的是,每月的会员到期日没有任何提醒,自己在全然不知的情况下不断进入下一轮的续费周期,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订阅了大半年。“一不留神,一部剧花了一百多元,这剧看得我emo(情绪低落)了。”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注册该软件会员时,其关于自动续费的提醒极易被忽略,仅以一行小字标示“会员到期当天自动续费”,不仔细阅读很难察觉。
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教研室主任汪丽丽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十九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不得将搭售商品或者服务作为默认同意的选项。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也作出要求,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部分App的做法并没有尽到法定的提示义务,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此外,她指出,消费者有续约或者解约的自由,平台应当在续费前以短信或是其他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由消费者自主选择。“提示词汇过小、退订时程序繁琐,极大地增加了用户负担。大家在安装App和接受相关服务时,要自查是否存在‘自动续费’的情况,如有应及时维权。”
弹窗上新摇一摇 变相强迫遭鄙夷
今年7月,工信部针对App弹窗广告展开专项行动,经过半年的重点整治,开屏弹窗信息“关不掉”问题已基本解决。然而,今年双十一期间,部分平台又出“新花样”,纷纷上线“摇一摇”功能,用户走路、乘车甚至身体晃动时都会触发跳转,无需点击便能直接链接至广告页面。
晋中市民杨浩波对此颇为无奈。前两天,当他乘公交刚打开某软件进行浏览时,由于车辆晃动,页面瞬间跳转至某购物App。“由于正值双十一,我以为是自己无意间误点了,便没有太在意。”可当他重新进入时,页面却再次跳转至相同网站,随后他又反复进行了多次尝试,均无法摆脱广告的困扰。他表示,该软件开屏页上“摇一摇,跳转第三方应用”的字样十分醒目,“这波操作太拉胯了,这样的强行拉流让用户完全丧失了自主选择权,为了自身利益置用户感受于不顾,吃相太难看了。”
记者发现,上新“摇一摇”功能的App包括购物、视频、音乐、知识付费等不同种类,实测证明,极其微小的晃动都可能出现跳转。互联网企业打着流量变现的如意算盘,而网友对此并不买账。以华为官方应用市场为例,讨论区中反映相关问题的网友比比皆是。网友“连臣”表示:“别说轻轻摇动了,我手机放桌上动都没动竟然也能跳转,也是没谁了。”网友“一呼百应”讽刺道:“以前打开程序不敢乱点,现在打开程序不敢乱动。为获得可怜的点击量不择手段,真是太败好感了。”还有的网友正面“硬刚”,网友“兰梓”表示:“花样翻新又出‘幺蛾子’!对于这种流氓行为,不多废话,果断卸载。”
“弹窗广告是注意力经济的产物。”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兴亮表示,为了提升利润,App在植入弹窗广告方面几乎已经到了见缝插针、无孔不入的程度。然而,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用户对狂轰滥炸式的广告信息早已麻木。违背用户意愿强行推送只能事与愿违,只有揣摩用户心理、分析用户需求,才能让广告深入人心,真正把流量转化为财富,否则这块令人生厌的互联网“牛皮癣”终难逃被清除的命运。
直面问题开处方 赢得口碑是王道
无论是暗设陷阱的自动续费,还是套路升级的开屏弹窗,花式“氪金”的背后是践踏用户底线、屡刷行业下限的霸王做法。尊重用户、敬畏规则,互联网是人心的生意,良好的口碑才能赢得长远的发展。
“‘吸金’平台使出的种种伎俩有违商业伦理,要给用户一个说‘不’的机会,真正地归还选择权。”大数据分析师赵龙认为,互联网企业应努力平衡好商业盈利与用户体验的关系,将精力放在提升服务、改进功能、优化细节方面,少动钻营算计的“歪心思”,以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毕竟,竭泽而渔无法长远,触达人心才能收获掌声。
日前,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的通知》,决定自即日起到2022年3月底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对App内影响用户感知的信息通信服务环节进行优化。据了解,近年来,工信部已组织检测21批次共244万款App累计通报2049款违规App,下架540款拒不整改的App。刘兴亮表示,国家重磅出击,对侵害用户信息权益的问题App进行整治;应用商店也应加强自查清理,主动下架违规App。“促进App行业规范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要对违规行为持续保持高压震慑。”
“App透支用户信任不当牟利,结果必然适得其反,遭到大家的反感和抵制。”赵龙建议,对于自动续费,大家应擦亮双眼,在涉及付费项目时要慎而又慎,反复阅读相关协议内容,尤其应特别注意其中的小字和“附加条款”;对于“摇一摇”等强迫观看行为,用户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也可以拨打12321或登录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网站进行举报,全民携手,净化网络空间、保护网民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