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新闻纵横

在创新资源集聚转化上走在前列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王利娥 2021年11月10日 09:59

  在创新资源集聚转化上走在前列,太原要围绕创新资源集聚转化,以科技创新平台牵引,推动创新资源集聚,优化育才、引才环境,建设创新人才高地,对接转型发展需求,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创新高地建设,切实把创新放在转型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推动创新成为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

  一要以科技创新平台牵引,推动创新资源集聚

  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创新资源要素集聚的重要牵引。要加快建设太原科创驱动中心,集中布局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优势技术领域集中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围绕主导产业,加快建设多层次创新平台,推动中科院山西先进计算中心等一批国字号创新载体落地运行,国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学院加快建设,山西智创城、太原同创谷等“双创”载体多点布局,放大资源集聚效应。

  提升创新平台内在融合水平,提高创新资源集聚力。各种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服务平台载体间只有形成有效配套和相互融合机制,才能带动产业化水平提升,实现创新资源集聚水平的质变,要加强平台配套建设,聚焦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实际,加强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双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载体配套建设,打造相互支撑、富有活力的创新平台体系,推动平台间错位互补发展格局的形成。

  二要创新人才支撑,建设创新人才高地

  人才是创新实践的主体和主导者,也是科技创新的根基和关键,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建设创新人才高地的重要支撑。培育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为各类创新活动提供肥沃的土壤。突出政策引导,出台更有吸引力的户籍、就业、科研等人才政策,引进创新顶级人才、高层次领军人才、急需紧缺人才;采用调入式、聘用式、邀请式、借调式、租用式、兼职式及合作式(如技术入股、资金入股、双向交流、合作研究)等多种方式引进人才。积极推动教育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与产业需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积极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通过项目带动等加快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设等形式,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提供创新人才服务保障,高标准推进人才公寓建设,推进创新人才住房、子女就学、家属就业、医疗保障等问题,为创新人才高地建设提供保障。

  三要对接转型发展需求,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加强和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促进科技同发展对接、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劳动同权益收入对接,才能形成需求激发创新的有效模式,才能推动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

  强化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优化成果转化环境。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强化政策扶持力度,优化自身服务体系,对接产业,对接转型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创新资源转化提供相关政策支撑。

  搭建创新平台体系,打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通道。在做好太原科技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基础上,搭建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科技创新成果评价服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公共共享平台等多种科技平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供给与需求共享,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实现快速有效地转化。

  推动科技金融紧密融合,加强与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风险投资市场,吸引各类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设立科技金融专项资金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太原子基金,引导金融投资机构为科技型企业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政府部门要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帮助企业尽可能获得风险投资;继续改善融资外部环境,创建更多的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吸引民营资本参与的融资平台与渠道,帮助企业,尤其实力较弱企业获得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

  四要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创新高地建设

  建立平台载体竞争机制和协同创新机制。要进一步凝练各产业发展方向,结合产业发展方向探索建立平台载体间良性竞争和协同创新机制。定期对平台载体的实际运营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考评结果对各平台载体进行奖惩,促进平台间的良性竞争;出台先立项、后补助等激励政策,激励各平台载体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攻关需求,打通各种创新资源之间的融合壁垒,开展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推动创新载体间形成强大的集聚与融合合力。

  建立健全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改进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推进科研经费“包干制”,赋予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等专项资金牵引作用,积极发展天使基金、创投、风投等融资工具,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建立激励机制,探索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推动资源向人才集聚、平台向人才开放、资金向人才倾斜。

  加速创新资源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建设。完善成果转化中介服务体系,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和股权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托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设,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体制,打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营、管理、服务全链条。创新科技成果评估机制,实施科技成果评价规范,建立高质量科技成果库和重点科技成果发布推广机制,形成高效对接转化模式。

  (作者单位:太原社科院)

(责编: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