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快到了,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自然界阳气潜藏,阴气盛长,这时候气温波动较大,我们在养生方式上,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起居养生
《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顺应气候变化,相对其他季节,早晨稍晚些起,晚上宜早入眠。
注意适当保暖,尤其是足部和背部:
1)“寒从脚下起”,脚部是诸经络起止之处,要注意保暖,多走动以促进足部的气血运行,养成睡前泡脚的习惯,可疏通筋骨、理气和血、温阳散寒、改善睡眠;
2)背部乃脏腑俞穴所在之处,如果不注意保暖,寒气极易从背后侵入人体,损伤脏腑;
3)头部虽为“诸阳之会”,但老年人或阳气虚的人最好戴顶合适的帽子保暖。
情志养生
入冬后起居调养都应以“养藏”为主,所以情绪上要恬淡安静,使神气内收,利于养藏。
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可以多参加娱乐活动,陶冶情操,如健身跳舞、绘画、练书法、欣赏音乐等,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
运动养生
冬天天寒地冻,“闭藏”二字,乃冬天的养生的根本原则。
运动宜匀平和缓,又因冬季人们穿得厚、住得暖、活动减少,常会造成体内积热不能散发,容易引发病症,则适当活动筋骨、微出汗最宜,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身体比较虚弱的老年朋友,应适当进行一些平缓的运动。
运动宜白天进行,夜间户外运动阻碍人体阳气收藏。
饮食养生
《千金·食治》:“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养心气。”冬天增食苦味食物,因苦能坚,能固肾以防外泄,又能泄心火。
《饮膳正要》:“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种子类和果实是冬季的“应时佳品”,如核桃、板栗、芝麻、黑豆、山药、红薯、腰果等。
此时还要少食姜、蒜、鸡肉、韭菜等温热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