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9日上午10时,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创青春”第七届太原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新闻发布会。共青团太原市委副书记王朝伟,太原市发改委高新科科长张峰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边素庭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共青团太原市委联合市直相关部门举办的“创青春”第七届太原青年创业创新大赛于今天正式启动。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年的太原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是我市一项品牌双创赛事,对我市推进青年双创政策落地、打造青年双创支撑平台等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我们邀请到团市委副书记王朝伟同志,市发改委高新科科长张峰同志,向大家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下面,请团市委副书记王朝伟介绍第七届太原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有关情况。

共青团太原市委副书记王朝伟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边素庭
谢谢王朝伟同志的介绍。
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各位记者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中国青年时报青年时讯 记者

“创青春”活动的开展激发出更多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请问太原市有哪些举措能够更有利于促进双创深入发展?
太原市发改委高新科科长张峰

双创工作开展以来,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信心进一步提振。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相继落地,各项高端赛事陆续举办,我市产业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市建成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80个、高新技术企业2132家,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0个、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135家,省级区域类双创示范基地4家,省级智创城1个。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站在高质量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国家、省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和打造双创升级版各项政策措施,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第一,把创新摆到核心位置,以创新牵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聚合产、学、研、用、资、政各界力量,充分发挥太原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的高效协同机制,促进科技、金融、财税、人才等支持创新创业政策措施有效衔接。
第二,以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智创城NO.8建设为抓手,依托他们各自优势和资源,培育高水平创新创业主体,打造双创综合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新兴产业培育链条,实现双创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全市双创提档升级,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的潜力和动能。
第三,举办各项赛事,深度宣传我市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环境,为太原高质量转型发展积聚创新动力、释放创新活力,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向国际国内展示文明开放富裕美丽的良好太原形象,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谢谢!
太原综合广播记者

本次大赛与往届大赛比有没有什么新的特点?
共青团太原市委副书记王朝伟

有,而且有不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由奖台转变为平台。相较于以往以赛为主的理念,本次大赛着力构建三个体系:即构建导师+训练营的能力提升体系、大赛奖励+配套政策支持的孵化落地体系、项目集中展示+风投一对一对接助力成长体系,全过程服务参赛项目由奖台向成长平台发展,帮助好项目落地生根,发芽结果。
二是机制上有了保障。为推动太原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形成长效机制,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团市委起草了《太原市青年人才创业创新大赛实施办法》,从赛事设置,参赛要求、赛事安排、奖励措施、奖金发放、绩效评估等方面进一步进行了明确,为我市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大赛引进挖掘优秀青年人才和创业创新项目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选拔过程更严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参赛要求上,太原市范围内曾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创新创业类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项目,不得参加大赛。另一方面,对进入决赛的项目增加了尽职调查环节,届时,将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入围决赛的项目开展实地走访、项目审查等尽职调查工作,确定项目真实性。不接受尽职调查的企业、团队不得进入决赛。存在真实性问题的项目将被淘汰,根据复赛成绩依次递补并审查。
四是跟踪服务更周到。本届大赛,团市委将整合各主办单位、承办协办单位资源,对于晋级决赛的项目,联合创业服务机构或创业导师1对1辅导,结合项目特点定制品牌包装和营销推广服务、帮助对接省市相关部门出台的创业创新项目落地人才引进等有关政策,此外,还将开展项目推荐展示会,对大赛选拔出的优秀项目进行集中展示。将邀请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县区相关负责人、银行、投融资机构、创业机构等进行现场观摩,搭建创业项目及团队与地方、需求企业交流对接平台,推动项目落地落实。
五是由虚走实更加明显。大赛一改时下普遍以PPT展演为主的模式,在既看重选手临场发挥的同时,更看重项目、团队的硬实力。通过社会第三方对入围决赛的项目进行尽职调查,这在大赛中并不多见。大赛主办方希望树立奖励靠硬实力取胜,鼓励更多的硬核项目参赛竞技,为我市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蓄力新动能。

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边素庭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创青春”第七届太原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团市委和大赛主办单位,对关心、支持本次大赛的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本次大赛的基本情况向大家作介绍。
一、大赛的背景和目的
创新引领未来、创业成就梦想。党中央、国务院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定位为“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在全社会掀起了创新创业的风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坚持把创新放在转型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抓住“政策、投入、平台、人才、机制”等关键要素,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兴市战略,全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实施更加积极、灵活的创业政策,出台更有吸引力的户籍、就业、住房等人才新政,让各类人才心无旁骛在并创新创业,在我市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今年,为进一步激发全市广大青年创新创业动力,鼓励和引导全市广大青年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前列,实现创新创业梦想,为我市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注入青春动力。由太原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太原市委、太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太原市科学技术局、太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太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太原市农业农村局、太原市商务局、太原市促进外来投资局、太原市乡村振兴局、太原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同举办“创青春”第七届太原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二.大赛的主旨内容
大赛以“百年芳华正青春创业奋进新时代”为主题,以提升创新水平、营造创业氛围、促进多元合作、培养引进人才、提质双创载体为目标。紧扣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目标,聚集“六新”创业资源,打造一流创业环境,赋能青年大学生创业项目,服务企业青年成长成才,吸引优秀青年创业人才汇聚,配套落实市委创新驱动战略、人才兴市战略,打造集项目竞赛、城市宣传、交流展示、资源对接、项目孵化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赛事平台,引导各行业青年积极投身“双创”大潮,帮助更多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汇聚更多优秀项目落地太原。
三、大赛的具体情况
大赛将设立组委会和专家评审指导组,大赛组委会由主办、承办单位有关负责同志组成,专家评审指导组由大赛组委会邀请主办单位相关处室负责人、知名创业企业家、金融及投资行业专业人士、相关学科专家学者、知名媒体人士、专业创业培训导师等共同组成,负责大赛全程的辅导咨询、赛程指导和项目评审。
(一)在赛事安排方面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大赛设正式创业组和意向创业组两个组别进行比赛。重点面向创新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能够助推我市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取得突破的好项目。
1、正式创业组。参赛主体为截至2021年9月30日,登记注册满1年的企业或者机构。根据项目的性质、特点和所属行业领域,正式创业组将分为商工类、互联网类、乡村振兴类、创新创效类进行报名。
●商工类:主要涉及节能环保、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煤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相关产业,强调对实体经济给予重点倾斜。
●互联网类:主要涉及移动互联网、互联网设备、共享经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相关产业,及运用互联网手段改造发展传统产业。
●乡村振兴类:重点关注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及销售、农业社会化服务、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涉农领域相关产业,着重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相关项目给予重点倾斜。
●创新创效类:太原市范围内大型企业青年员工和青年创新团队、班组、工作室。
2、意向创业组。参赛主体为截至2021年9月30日,注册企业不足1年或尚未注册成立企业并有意在我市注册成立企业的创业团队或个人(如海外留学回国创业人员、大学生创业团队等)。尚未进入实体运营阶段的创意项目,包括发明创造、技术专利、通过研发实现的概念产品或服务,以及其他具有商业运营和推广价值的创意产品,或是处于起步运营阶段的相关创意项目和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参赛对象上,本届大赛将面向全国征集创新创业项目,各类创新创业青年人才及团队均可报名参赛。以个人参赛的项目,参赛人年龄不超过45岁。以团队参赛的项目,参赛团队人数不超过4人,团队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
(二)在赛程组织方面
大赛将分宣传发动(组织报名)、赛事组织、跟踪服务三个阶段进行。
一是宣传发动(组织报名)阶段,我们将充分开展线上、线下全媒体宣传,使活动具有较大的覆盖面和关注度,同期开通报名通道,吸引广大青年创新创业人才踊跃报名参赛。报名从即日起到11月20日截止。全国所有青年创客均可通过登录太原共青团网站或“青春太原”微信公众号下载大赛简章报名表等相关材料,按要求
记者提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记者朋友如有进一步采访需要,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可继续采访团市委和发改委相关负责同志。
感谢王朝伟副书记、张峰科长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