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特别关注

【太原品牌 品牌强市】

华顿集团 转型助农促增收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摄影 贾鹏 文字 李静 2021年07月06日 15:44

有机旱作

项目研讨

技术优先

产业支撑

科研助力

旋耕铺膜

机械施肥

喜获丰收

休闲乐园

希望田野

  夏至已过,晋中市榆次区什贴村有机旱作试验示范基地里,千亩谷田绿浪滚滚、生机勃勃,这是华顿集团打造的农业综合体项目的其中一项。

  经过华顿企业的品牌推广及新技术运用,这里小米销售价格从原来每公斤约8元成为现在整体行情每公斤约16元,该村相关负责人表示,“价格翻了一番,切实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村民喜笑颜开,“生活越来越好哩!”

  “人生就是不断地奋斗,我想真正做出些实事!”1998年,孙茂华辞去公职,怀着满腔热血开始创业,对当时没有任何经济实力和市场经验的他,压力与挑战不言而喻。

  20年的磨砺,裂变出的是几十亿元的经济效益,以及无法估量的社会环境效益。如今,山西华顿集团已发展成为一个高科技、创新型、产业化的现代品牌企业,下设11个子公司,总资产30亿元。

  2001年企业初建时,瞄准新能源领域,推广甲醇燃料。2015年,通过15年的发展,华顿甲醇燃料新能源产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是全国醇醚燃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施单位、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获评为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AAAA级企业,是全国甲醇燃料研发、示范、产业化龙头企业。

  2017年,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企业华丽转身,实施转型发展,以品牌企业的雄厚实力和主动奉献的家国情怀,在什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提出“华顿什贴农业综合体项目园区”建设的总体思路。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可喜成绩,目前已初具规模。前期共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总投资额35亿元。项目建成后,企业投资总效益近100亿元,并将推动什贴集体经济新增收5亿元,农民新增总收入10亿元,带动1200户1万余人实现宜居宜业、富裕富足。

  “农业综合体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经济模式,以农业为载体,实现土地集约化综合利用,完善产业链和价值链配置,形成较强的聚集效应和辐射能力。”孙茂华介绍,与传统的城市综合体和旅游综合体最重要的区别和优势,是农业综合体所具有的天然载体——农业资源或乡村风俗。

  吸引他的,正是这里独特的农业资源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在这里,华顿企业将用10年至15年的时间,循环投资35亿元,打造有机旱作循环农业、田园观光文化旅游、温泉度假旅居、生态休闲康养四个重大项目,在全镇范围内规划建设九个温泉度假村、九个森林康养小镇、九个居民安置区、九处荒山荒沟综合治理、九条文旅路联通景区。

  什贴小米很有名,但当地农民一直坚持传统种植,不成规模,没有标准,生产销售都是各自为战、单打独斗。为改变现状,华顿集团先从小规模试验田示范种植开始,全程推广科学化种植。 2017年,150亩试验田,当年亩产量就达到了450公斤,而且碾出的小米品质高、卖相好、售价高。

  科学种田让村民心服口服。大家纷纷把土地流转给公司或加入公司的订单生产,种植面积从第一年的150亩,扩大到第二年的500亩、第三年的1000亩,直到去年的2000亩。2018年,华顿企业“什丰谷”小米通过了我国绿色食品认证,并入选国家粮食局“中国好粮油”项目。在当年的“什贴首届开镰节”活动中,中国品牌促进会授予什贴“中国金黄米之乡”称号,塑造了“什贴小米”地域品牌。2019年,华顿公司完成了千亩连片谷子有机旱作标准化试验示范种植基地建设。当年在遭遇历史罕见大旱天气条件下,华顿公司与山西农业大学通过科学种田、技术优化、全程机械化管理,全面保障旱作农业不减产保丰收,亩产量达到500公斤,充分践行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华顿集团不忘回报社会,近年来参与组织了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真诚奉献,爱心捐助”已成为集团全体员工的共识。在山西农业大学百年校庆时,孙茂华为母校捐资100万元,设立了“华顿百万助农基金奖学金”,每年资助一批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同时,还救助生病职工,积极参与“慈善一日捐”、汶川地震捐助、抗击疫情等诸多活动,初步统计,目前已捐赠5000余万元。

(责编: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