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5月17日,山西博物院协同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推出“礼出红山——红山文化精品文物展”。

红山文化源远流长,是距今约6500—5000年前中国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此次展览共展出152件珍贵文物,较为全面地展现了红山文化的基本脉络和独特内涵,揭示其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展览共分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为“红山之祭”。坛、庙和积石冢等祭祀遗存是红山文化特色之一,所出土的精美彩陶祭器、人物、动物塑像等,反映了红山先民原始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对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礼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单元为“红山之玉”。红山文化墓葬为积石冢形制,大量精美玉器出土于积石冢墓中,如玉玦形龙、玉斜口桶形器、玉勾云形器等,证实了红山先民以玉为葬的习俗。红山玉器是红山文化最为突出的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新石器时代中国北方地区高超的制玉水平。红山玉器以其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鲜明的特点,在中国史前时期的玉礼器文化中独树一帜。

第三单元为“红山之路”。随着红山文化的不断发现和深入研究,红山文化的内涵、面貌、特色和源流逐渐清晰。植根于西辽河地区的红山文化,在1500年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将东西南北的多元文明基因融入自身,走出了富有特色的红山之路。

此外,围绕此次展览,山西博物院还将推出“小课堂《来龙去脉——一条龙的穿越自述》”“动手活动‘龙图腾’”“探秘红山文化”等系列活动。
据悉,本次展览在山西博物院会展中心二层展出,展期为3个月。对红山文化感兴趣的市民可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走进山西博物院,领略精彩多元的红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