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宏杰 摄
《迎新街》首演的两场我都看了,我特别喜欢这部戏。《迎新街》延续《上马街》《起凤街》的艺术风格,与前两部戏构成了不可分割的三部曲。《迎新街》积累前两部的经验,艺术上更加成熟,是一部有品格、有格调、且成熟的作品,值得我们讨论与研究的地方很多。
这部戏写的是普通平凡的基层百姓,依然是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底层人物。有寻找五十年没有音讯的丈夫江山的富商胡琳玉,被冤屈炸了工厂,五十年寻找不知死活的上级领导李安民的工人张大奎;爱工厂又被迫下岗去开出租车的张铁山;下岗后卖衣服的成艳红;推着自行车卖醋的徐老三师傅;街道办副主任;社区的文艺队伍——一群可爱的工厂社区的婆姨们;还有工厂厂长和工人等。他们不是劳模,不是名人,不是英雄,不是帝王将相,不是才子佳人,就是和看戏的人一样的普通再普通不过,平凡再平凡不过的小人物。但就是在这样的平凡普通人物身上,让我们真实感受到了每一个活生生的小人物身上的亮点和闪光点,看了每个人物的血肉和情感,感受到了平凡人身上的家国情怀,形象地展现了特定时代的社会众相,人生百态。

王斌 摄
从《上马街》《起凤街》《迎新街》这三部戏来看,创作团队有统一鲜明自觉的题材选择和艺术追求,就是写平凡百姓的故事,为底层人民而歌唱。从编剧塑造的艺术形象,可以窥见编剧的艺术理想与艺术追求,编剧真正地为人民而写戏。
而演员选择演什么角色,也可以看出演员的艺术立场与艺术追求,体现出演员的情怀与胸襟与抱负。以谢涛领衔的演出团队自觉地始终坚持演绎平凡人物,为人民而演,虽是一句倡导,真正实行起很难。特别是谢涛作为中国剧协副主席、山西省剧协主席,她心中有观众,心中有人物,心中有大局,她不只是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三部戏都有“青春版”,这在培养人才、传承剧目上做了有益的尝试与实践。三部戏的成功对全省戏剧创作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引导和示范意义。这无疑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重要精神的最好回答与响应。
整部戏的艺术风格是平淡的,导演从容不迫地掌控着节奏,戏曲推进像日常生活流一样缓缓地流淌着,这体现了导演对自己艺术追求的极大自信。全剧着重塑造太原普通底层人物的命运,没有大起大落,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有的是在中心事件围绕下片断化的日常生活细节,各类人物在这些细节中展现自己的个性与命运,通过每一个小人物的命运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沧桑变化。在平淡中观众感受到了人间真情,在平淡中了解了故事传奇,在平淡中明白了戏曲所要传达的深意。就是在新的时代,我们不能忘记为新中国的成立而牺牲纪念碑上没有名字的千千万万无名英雄。

刘斌钰 摄
传统戏一般不以悬念取胜,剧情大都是观众熟知的。现代戏因为是新编的缘故,观众一般不熟知故事的发展与走向。《迎新街》剧情充分利用了这一点,悬念设置得好,张大奎寻找自己的领导李安民与胡琳玉寻找爱人江山构成了该剧的“扣”,这个“扣子”系得紧,扣得扎实。一开场,导演利用这个“扣“”,从容不迫演绎故事,层层渲染铺垫,一下子就牢牢吸引住了观众。结尾才解开扣,打开谜底。传统戏,包括新编的戏,很少剧名的出现及其精神内涵是在戏的结尾时才出现。这样的戏曲结构,这样的逆传统的演绎方法,或许借鉴话剧和影视的结构,却是这部戏的一大特点。
导演和编剧运用了多种的时代记忆为主人公往事回忆的载体与道具。让历史回忆与现实演绎达到了水乳交融。阳曲民歌《迎亲人》、山西老陈醋、太原独特饮食,太原火锅、三搅面、打卤面、抿圪斗、竹叶青、甚至包括独特的山西太原独特的方言,不机迷,扢搅甚呢等,而所有这些原素都不是贴上去的,都不是做广告。比如,醋的多次出现与使用,又尝醋,又送醋,体现的是浓浓的乡愁与深深的乡情。使得《迎新街》这部戏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和地方色彩,也让这部戏展现了一幅太原这座城市的风俗画卷。

李志强 摄
舞美设计依然是一景到底,干净简洁,丰富自然而不单调。《迎新街》演的是剧中的当下,“寻找”的是过去,又要同在一个场景实现,很难。设置的一些道具起了重大的作用。比如大槐树,比如《迎亲人》。让主人公的当下与回忆之间巧妙的转换,这样丰富了人物的表演,强化的是人物的形象塑造。特别是这棵大槐树,作用很大,不仅是演员表演的一个独特支点。是沟连现实与过往的载体,胡琳玉与江山相识和相爱的见证者,又是50年后胡琳玉与张大奎相识的地方,又是所有人物出场的地方。大槐树在舞台上是有生命的,是有灵性的设计,它好像也是一个剧中的角色,像一个时光老人,见证着满台人物的生活,他们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人性彰显,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大槐树是太原的市树,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岁老根弥壮,大槐树是太原人民顽强拼搏、甘于奉献的精神象征,也是为太原建设发展牺牲的人物。如江山这样的共产党人精神品质的象征,是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精神象征。大槐树设置太巧妙了。一景到底不仅仅是简化省去了换场的工作,其实更加突出了中国戏曲重在演员表演的特点,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演员表演本身,一景到底给演员以极大的发挥空间。

左宏杰 摄
在表演方面,体现了整台戏“一颗菜”的效果。无论配角与主角,都可圈可点。体现了舞台上角色无大小。每个角色无论戏份大小,都有戏。都展现了戏中剧情规定的独特性。主演谢涛不用说,舞台上唱念做打,举重若轻,拿捏自如,演出了在寻找爱人江山与众人交往过程中的层次感和情感变化。扮演张大奎的演员梁忠威老师很会表演,表演得很有特色,恰当地展现了张大奎这个人物的形象与内心世界。

总之,《迎新街》是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新近创排的一部精品力作,我相信这是一部能够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戏,也是特别值得看的一部戏。
本文作者:张丽娟
山西阳泉人,山西省戏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山西地方戏曲,出版有《山西地方戏曲》,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