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雨后,空气清朗,春的气息正在悄悄地蔓延。驱车从滨河东路一路向南,过晋阳桥,驶入汾东南路,不一会儿就到了小店区汾东商务区贾家寨村。开阔的田野之中,矗立着气势恢宏的现代化高大建筑群,这便是投资18亿元、历时4年建设、占地308亩的太原市中心医院汾东院区。汾东院区开诊一年多来,与府城院区齐头并进,让市中心医院这座百年老院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崛起 两翼齐飞
市中心医院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意大利籍教士创办的天主教医院,历经沧桑,1958年8月,正式更名成立太原市中心医院。
28.8万平方米的汾东院区,加上8.5万平方米的府城院区,市中心医院成为了省内空间最大的医院。如果说府城院区有的是厚重、历史、沧桑和悠久的气息,那么汾东院区则代表了活力、激情、昂扬和现代化,她以挺拔的身姿,传承着府城院区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牢牢扎根在省城南部沃土,守护一方百姓健康。
2019年11月30日,汾东院区开诊,市中心医院一院两区协同发展模式形成,迈上了全新征程。早在2018年10月,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赵永生和院长李新华同时走马上任。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决定以党建铸魂工程、学科圆梦工程、人才未来工程、服务暖心工程、管理智慧工程五大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医院改革发展,确定了以一流管理、一流技术、一流服务,重振市中心医院雄风的发展目标。借着汾东院区开诊的转折机遇,市中心医院坚定前进方向,建设省内最强综合实力的区域医疗中心。
来到汾东院区这所现代化医院,整齐开阔的院区里,点缀着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松柏和开得正艳的鲜花。崭新的大楼里,门诊大厅大气敞亮,候诊区醒目的显示屏、标识牌,舒适的座椅,一切都井井有条,忙而有序。
担当 两项“大考”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此时,汾东院区开诊仅一个多月,面对的是疫情防控和院区发展两项“大考”。市中心医院党委主动请缨,医院先后被省、市确定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定点收治医院,省、市新冠肺炎孕产妇和新生儿疑似/确诊病例救治定点医院,承接境外入并人员疫情防控定点医院。
当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发出了支援湖北、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等主战场的动员令后,全院380多名医护人员参战,100多名行政后勤人员做后勤保障,有19人驰援湖北,3人援助市四院。全员取消休假,24小时人员到位,迅速组建抗击疫情梯队、快速改造独立防治楼,选派优秀医护人员跟随山西医疗队驰援湖北,市中心医院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快速的应急反应能力、统筹组织能力与战斗准备能力,让大家看到了“中心医院的速度和力量”。
市中心医院这样的表现也在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受到了肯定。医院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记大功”奖励,同时,郭长城、周峰、侯丽等26名医护人员分别被授予山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二等功、三等功及嘉奖等奖励。
汾东院区也未停止前进。三个月内,医院大部分核心科室到位,在半年内按三甲综合医院要求科室建制齐全,汾东院区2020年全年新开科室36个,治疗门诊患者83710人次,收治住院患者13554例,手术治疗7096例。
使命 医者仁心
“医生,快救救我儿子!”今年2月17日,正月初六,一名浑身是血、陷入昏迷的小伙子被紧急送到了汾东院区。
“左踝关节毁损,右股骨干骨折,通常截肢是最安全的治疗措施。”接诊的骨科医生迅速给出诊断。可考虑到小伙子才27岁,家里也不富裕,医护人员心里的天平都倾向了另一种很冒险的治疗方案——保留双腿,断肢再植。
尽管是春节假期,汾东院区骨科专家团队经过数小时手术,保住了患者双腿。在病床上醒来,小伙子发现自己双腿还在,激动得直流泪,对医生有说不完的感谢。在市中心医院百余年的办院历程中,比这更惊心动魄的救治还有很多。曲折,抑或平淡,每次救治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点:医院救死扶伤的责任和医者仁心,为百姓健康服务的使命。
“急病要急,慢病要准”,这是老百姓对健康服务的切实需求。
2020年,市中心医院与7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对口帮扶合作、共赢关系,发展医共体成员单位33家;发挥专科联盟优势,组织专家开展面向基层的“两巡一诊”活动,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诊疗活动,提升了基层解决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也增强公众自身慢病管理能力,并利用信息集成平台推进双向转诊、急慢分治。
“老百姓的健康诉求是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医联体建设有利于大数据的建立以及合理诊断及预防,未来可转化为疾病精准防控的一大优势。”李新华院长说。
领航 院士加持
今年3月13日,国内首例机器人辅助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在海南博鳌超级医院完成,手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团队操作完成。而在2016年,市中心医院便与葛均波院士团队达成合作协议,建立院士工作站,开展长期合作。汾东院区投入使用后,专家合作更加紧密。去年11月底,山西省首届滨河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在汾东院区举办,葛均波院士亲临讲学。
葛均波院士工作站只是市中心医院引进的强援之一。在把汾东院区打造成“百姓家门口的全国名医聚集地”这件事上,他们不遗余力。医院大手笔引入国内顶尖医疗资源,建立“名医工作室”,形成“名医、名科、名院”资源的互联互通,满足不同层次患者尤其是疑难危重患者的需求。
顺应变革与时俱进,正是时代的最强音。尤其在日新月异的卫生健康领域,要想到达行业前端,更为不易。市中心医院协调推进学科发展,以多学科诊疗和重点核心学科技术为突破口,在以往皮肤、心脏、神经、妇产生殖和内分泌五大疾病诊疗中心基础上,又新建了消化病诊疗中心和急重症医学中心;打造“家门口的全国名医聚集地”,广延北京协和、宣武、阜外、南京鼓楼、上海十院等全国名院的50名高层次人才坐诊汾东院区;积极柔性引进专家,建立30个全国名医工作室,借势借力实现整体技术推动和提升,多方位发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除了柔性引智,更重要的是变输血为造血。医院通过刚性聚才,引进学科带头人15名,担任科主任,发挥学科带头人优势;用好名老专家,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将能力强、技术好的专家返聘为特聘专家;大胆启用有才干的青年技术人员,加大对年轻人才的培养力度,将32位年轻骨干人才安排到科主任岗位上施展才华。
人本 服务为先
公立医院也是党联系人民、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为让百姓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市中心医院大胆尝试、持续创新、扩宽领域、延伸触角,各类医疗、便民服务直抵人心。
2020年12月26日,地铁2号线开通。府城院区在地铁北大街站附近,汾东院区离地铁终点站西桥站不远……为进一步方便患者,汾东院区以人为本,开通了“地铁+免费摆渡车”服务。“别看这里不是市中心,可从家门口坐上地铁,一出站,就有摆渡车直达医院,方便、快捷!”家住菜园街的李奶奶体验了一次“地铁+免费摆渡车”后,开心极了。以前,子女开车陪老人去医院,得走将近一个小时。
同样,在就医流程上,汾东院区积极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患者如需住院,在“出入院一站式服务中心”办理相关手续,即可享受一口受理、一站服务、全程代办等全方位的服务。而院区行政部门也将开始实行“一站式”服务,为一线医护人员解除后顾之忧。此外,医院门诊大厅还增设了手机加油站、自助寄存柜,从细节入手,为患者提供更贴心的就医服务。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市中心医院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谱写2021年医院发展新篇章,为实现医院振兴复兴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