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疫情影响,很多现场招聘会被取消,改成网络招聘。2月2日省人社厅提醒,网络招聘的信息混杂,求职者应学会分辨真假、躲避“陷阱”、合理维权。
首先,求职者应事先判断提供招聘信息的网站是否靠谱,看它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根据规定,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依法在其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营业执照、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等信息,或者上述信息的链接标识。
其次,要看招聘信息是否真实合法。按照规定,用人单位向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的单位基本情况、招聘人数、招聘条件、用工类型、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基本劳动报酬等网络招聘信息,应当合法、真实,不得含有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歧视性内容。所以,遇到招聘信息过于简单、含糊其辞的情况,需要当心,尽量通过多种渠道核实情况、辨别真伪。有些招聘机构打着报名费、培训费、押金等名目,要求先交钱再求职,甚至扣押身份证、毕业证等重要证件,这些行为全都不合法。
另外,网络求职者在选择网络招聘服务机构时,可先查询该机构是否被评为国家级或省、市级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因为诚信服务示范机构往往具有较好的信誉。
在网络平台注册个人账号时,要认真阅读相关协议,关注有关权利和义务、免责条款等协议内容,不随意主动公开个人有关信息。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第一时间保留证据,根据具体情形,及时向网络招聘服务机构或人社、工信、网信、公安等部门举报投诉或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