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报业集团) >> 山西新闻

山西两考古项目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陈辛华 2021年01月13日 07:37

  1月11日,“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初评启动,全国候选参评项目共31项,将产生20项进入终评。其中,山西两项考古项目进入初评候选,为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山西夏县师村遗址。

  垣曲北白鹅墓地,位于运城市垣曲县英言乡北白鹅村(现为英言镇白鹅村)东,2020年4月至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运城市文物工作站、垣曲文物旅游局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本次发掘面积为1200平方米,共发掘墓葬9座、灰坑17个。9座墓葬皆属大中型,级别高、规模大,出土器物种类丰富,包括铜、玉、石、漆、陶、骨、蚌贝、铅、金、漆木、皮革、麻绳、竹等各类文物总计500余件套。

  最重要的收获是,发现带有铭文的铜器近50件套,铭文内容丰富,文字清晰,计14篇。根据出土器物分析,该墓地与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和陕西梁带芮国墓地在铜器制作、器物形制和纹饰运用等方面极为相似,结合墓葬形制,推断这9座墓葬时代当在春秋早期。北白鹅墓地,是一处两周之际位于成周王畿之内的周朝王卿高级贵族的墓地。本次发掘对研究和探讨两周时期的政治格局、畿内采邑分封制度及晋南地区两周时期的埋葬制度、人群族属、社会生活等提供了新的资料参考,对探索晋南地区文明化进程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夏县师村遗址,位于夏县县城西南15公里处,地处青龙河故道的河曲地带,包涵仰韶早期、东周和宋金时期三个时期遗存,以仰韶早期遗存为主,是目前发现的运城盆地年代最早、距离盐湖最近的仰韶早期聚落遗址之一。师村遗址出土了丰富的仰韶早期遗物,填补了运城盆地腹地仰韶早期文化发现的空白。

  遗址共出土仰韶早期灰坑224个、灰沟10条、房址5座、墓葬11座、墙基2道、夯土基址1座。师村遗址揭示出的仰韶早期夯土遗存,是黄河流域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夯土,对研究我国夯土工艺的起源具有重要价值。遗址发现的石雕蚕蛹,采用中条山地常见的绿帘花岗岩制成,形态逼真、造型精美、工艺成熟,引人瞩目。该石雕蚕蛹整体呈黄褐色,带有天然黑褐色斑点,通体刻有螺旋状的横向弦纹,其共生关系和文化属性显示,距今6000年以前,地处黄河中游的运城盆地先民们已经了解、喜爱并崇尚桑蚕,很可能已掌握了养蚕缫丝的技术。师村遗址仰韶早期遗存的揭示,将为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养蚕缫丝”、聚落形态及生态环境、生业方式、文明起源等问题的研究提供重要启示。

  “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全国88家考古发掘资质单位拥有团体投票权,中国考古学会第七届理事136人拥有理事投票权。

(责编:田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