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报业集团) >> 综合新闻

【视频】太原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新闻发布会举行

来源:太报全媒体 作者:  全媒体记者王经纬 2020年12月30日 21:19

  12月29日上午9时,太原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新闻发布会在太原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李军,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段建生、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王书宏,太原市国土绿化管理科负责人温祺,太原市国土绿化中心主任马东升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边素庭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参加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太原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新闻发布会。

  国家森林城市是对一个城市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最高评价,是一座城市最大的无形资产和品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太原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提出的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对于维护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首位度,推动城市生态治理,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太原,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8月31日,我市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正式印发《太原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三年行动方案》,统筹未来三年的创建工作,并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9月1日,太原市召开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11月1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专家评审会评审通过了《山西省太原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标志着我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太原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有关情况,我们邀请到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李军,副局长段建生、王书宏,太原市国土绿化管理科负责人温祺,太原市国土绿化中心主任马东升,为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李军介绍太原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情况。

  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李军

  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对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并通过你们向长期关心、关注太原森林城市建设和自然资源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家森林城市是目前我国城市生态建设方面的最高评价,是最具权威性、最能反映城市生态建设整体水平的荣誉称号,是一座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城市品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和森林城市建设,

  于2004年提出创建森林城市,经过15年的持续推进,全国已有19个省份387个城市参与到森林城市创建活动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森林城市建设在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地位和作用越发凸显。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1月26日作出“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为森林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全国各地的创建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创建热情空前高涨。

  我市作为资源大省的省会,既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驱者,又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两屏三带”重要生态修复带上的唯一省会城市。在举国上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争创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决策。2019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太原市创建工作正式备案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之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实践,作为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深化经济结构转型、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点工作来抓,列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考核目标。市委罗清宇书记多次亲自研究部署,专题安排推动。2020年8月,我市制定了《太原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三年行动方案》,成立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高规格组织机构。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作为主要牵头部门,综合协调十县(市、区)及30余家市直单位,共同推动创森任务落地。2020年9月,我市召开创森动员大会,明确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三年建设、两年巩固”的总体思路,确定十项重点工作任务。2020年11月,《太原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通过国家评审,标志着我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创建森林城市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全体市民感受到绿色生态的普惠性,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基础生态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生态环境大幅改善,“一核、两脉、三圈、四极”的森林城市总体布局初步形成。下一步,我市将对照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的标准要求,谋划启动一批符合实际的森林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充分发挥好现有林业工程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列出清单,倒排时间,挂图作战。特别要结合“四治”重点任务、“两山”重大工程、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调整工作目标,积极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掀起国土绿化的新高潮,通过创新机制、加大投资、强化考核,在优势中挖掘亮点,在短板上寻求突破,争取《国家森林城市评价体系》中五大类36项指标在2022年底全部达标,确保在2023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荣获国家森林城市这一殊荣。

  太原创森大舞台,有您参与更精彩。各位朋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离不开全体市民的参与和支持,也离不开在座各位媒体朋友的宣传和发动。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关心和关注太原市的创森工作,随时提出宝贵意见建议。让我们共同努力,早日将太原打造成为林山相依、林水相伴、林田相间、林路相绕、林村相映、林城相衬,天蓝、地绿、水净的宜居生态城市,让“锦绣太原城”的盛景早日重现于三晋大地之上。

  谢谢大家!

  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边素庭

  谢谢李军书记的介绍。

  下面,请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段建生介绍《山西省太原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

  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段建生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接下来我就11月15日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专家评审会通过的《山西省太原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进行简要解读。《总体规划》由国家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主持编制,历时六年编制完成,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体系》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完善,可以说《总体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都远超历年来的所有林业生态建设相关规划。评审会上,专家一致认为《总体规划》科学分析了太原市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建设目标和总体布局符合太原市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总体规划》指导思想为:以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推进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太原为宗旨,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以太原市特有的黄土高原自然山水格局为依托,科学规划,系统治理,提档升级,通过造林绿化、彩化、财化等手段,实现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走出一条山清水秀、宜居宜业、文明健康的发展道路,为把太原建设成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示范城市、绿色生态宜居的国家森林城市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总体规划》定义太原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愿景为“绿水青山,森林太原”。按照太原市未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体系“点、线、面”相结合的特点,确定总体布局为:“一核、两脉、三圈、四极”。

  一核:以太原市中心城市核心区生态景观建设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主核,这里是太原市人口最为集中、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区域,也是对生态环境改善诉求最为迫切的区域。在这一核上,未来将重点推进中心城区景观建设,增加绿地面积,尤其是开展各类公园绿地建设,使城区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在提高广大市民生活幸福感的同时,形成对国家森林城市规划建设的认同感,通过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使森林走进城市、让生态走入人心。

  两脉:一是太原市东、西、北山形成的山脉,是太原市绿化造林重点建设工程的骨干动脉,在太原市中心城区外围形成生态保护的屏障,作为太原市造林绿化、生态保护等项目的重要载体,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提供主要支撑;二是汾河及其支流形成的水脉,水脉串联起了太原市中心城区以及下辖的三县一市,通过在水脉周边开展水系绿化等工程,构建生态连通的廊道,形成太原市国家森林城市各个重要节点的网状支撑,构成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串联网络。太原市的山脉与水脉构成了一种“山为屏障、水为滋养,山为依托、水为网络”的总体结构,涵盖了未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程中的主要建设项目区域,也体现了太原市独特的山水格局与城市总体风貌。

  三圈:一是城郊森林公园城市生活生态圈,通过环城道路生态景观带、森林公园等生态休闲场所的建设,达到增景、增色、增彩的效果,形成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核心圈层。例如:尖草坪区主要体现胜景再现;杏花岭区主要体现康养游憩;万柏林区主要体现生态科教;迎泽区主要体现寓教于乐;晋源区主要体现湖山古韵;小店区主要体现康体休憩。二是近郊平原及丘陵休闲生态圈,以中南部平原以及丘陵生态建设为契机,通过林业产业发展、经济林建设、生态旅游项目、特色小镇等不同项目的规划实施,形成对城市核心建设圈的支撑体系。三是远郊山区防护屏障生态圈,通过防护林体系构建、生态环境的修复等,实现对太原市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与管理,打造太原市国家森林城市绿色生态的自然屏障。

  四极:以太原市四县、市即(娄烦、古交、阳曲、清徐)形成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四极。根据各个县市的主要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建设:娄烦县主要体现“水”,娄烦县作为太原市水源地,突出水源涵养林和汾河上游湿地保护修复建设;古交主要体现“山”,古交市矿产丰富,突出矿山生态修复和家庭林场康养建设;阳曲县主要体现“林”,阳曲县是京津冀生态协同圈的重点区域,突出生态屏障防护林带和全域森林康养特色旅游建设;清徐县主要体现“田”,清徐县是太原市的农业大县,突出农田防护林网的完善、特色林业产业发展。总的来说,以“三县一市”、“山水林田”作为太原森林城市建设的四极。

  为了更好地与太原市国土空间规划等更好的衔接,山西省太原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期限为16年,即2020年~2035年。分为三期建设,近期为2020年~2022年,为攻坚达标期,中期为2023年~2025年,为巩固提升期,远期为2026年~2035年,为深化完善期。

  《总体规划》对太原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总体投资进行了详细规划,16年间,太原市将累计拟投资226.8亿元用于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其中近期拟投资58.3亿元,中期拟投资58.6亿元,远期拟投资149.8亿元。

  《总体规划》依托太原自然山水格局,将提高太原市城市森林品质作为森林城市的建设重心,不断提升森林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使太原市民共享生态福利,实现森林惠民。通过国家森林城市的规划建设,使太原市森林生态网络基本形成,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产业、生态文化、支撑保障五大体系初见成效,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森林城市要求。在森林城市建设中要实现增绿增色增景同步推进,各生态建设体系逐渐趋于完善,营造林山相依、林水相伴、林田相间、林路相绕、林村相映、林城相衬,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空间,让市民共享生态福利,实现森林惠民,通过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教育,使爱绿植绿护绿的全民绿化意识深入人心,“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绿色理念蔚然成风,最终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健康宜居、生产空间绿色安全的美丽太原”宏伟目标。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总体规划》的引领下,太原市必将迎来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明天,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也将达到新的历史高度。

  谢谢大家!

  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边素庭

谢谢段建生副局长的介绍。
下面,请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王书宏介绍《太原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三年行动方案》。

  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王书宏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按照议程,下面我就《太原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进行简要解读。

  今年8月31日,太原市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正式印发《太原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三年行动方案》,并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组长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委秘书长、分管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担任,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根据《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五大类36项指标,目前我市还有7项指标未达标,分别为村庄绿化、乡村公园、重要水源地绿化、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生态科普教育、规划编制、档案管理,前五项为建设指标,后两项为程序性指标;另外我市还有12项指标由于统计口径、计算标准的差异,虽然已达到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标准,但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分别为城区树冠覆盖率、城区林荫道路绿化、城区地面停车场绿化、农田林网建设、生态养护、动物生境营造、城区公园绿地服务、生态休闲场所服务、绿道网络建设、生态产业、创森氛围营造、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针对这些指标,我们在《三年行动方案》的制定中,本着查漏补缺、深挖潜力、挖掘亮点、寻求突破的原则,提出了重点发力的十项工作并对重点工作明确时间节点、明确任务目标,确保到2022年底所有指标全面达标,2023申报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下面我就十项重点工作进行简要介绍:

  (一)持续推进城市园林绿化

  按照绿色廊道独具特色、公园布局日趋合理、公园门类更加齐全、服务功能稳步提升的理念,持续推进综合性公园、区域性公园、专类公园建设,加大原有公园改(续)建力度。该工作的顺利实施将使城区树冠覆盖率、城区林荫道路绿化、城区地面停车场绿化、城区公园绿地服务等指标实现显著提升。

  (二)不断提升环城森林公园品质

  以东西北山环城旅游公路为轴线,开展环城森林公园提质扩容,构建环城森林景观带。该工作的顺利实施将有效提升生态休闲场所服务质量。

  (三)稳步开展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

  因地制宜在汾河流域沿线实施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水岸绿化林和湿地公园建设,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开展重要水源地高质量绿化、彩化、财化。通过这一系列项目的实施,重要水源地绿化指标将实现一次性达标。

  (四)全力再造百万亩远郊生态屏障

  在百万亩森林围城建设工程基础上,以“三县一市”

  为重点,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大力推进荒山造林、提档升级、灌木林改造、森林抚育和未成林地管护等工程,再造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完善远郊山区生态防护林保育圈,筑牢我市西北部生态屏障,于此同时紧密结合生态养护、动物生境营造等创森指标,多措并举推动拱卫太原城的森林城市群建设。

  (五)着力构建“两环一纵”绿道网络

  加大以环城自行车赛道、滨河自行车专用道、汾河景观带为承载的“两环一纵”绿道网络建设力度,使森林绿道、景观绿道成为太原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优质的推介函。

  (六)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以省、市、县三级联创为抓手,坚持示范引领,突出地域特色,充分利用山体、水系、通道、公园、庭院以及闲置土地,组织开展植树造林、生态修复等,加快推进村庄道路绿化、环村绿化、街巷绿化、庭院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打造城郊融合型、生态提质型、特色保护型等不同特点和模式的森林乡村,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三年的推进,实现村庄绿化、乡村公园的全覆盖。

  (七)全面加快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

  以采煤沉陷、开山取石等矿山开采造成的受损弃置地生态治理为重点,确保2022年底前完成辖区内80%以上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任务。

  (八)努力推动生态产业体系建设

  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要求,以30处城郊森林公园、19处人文旅游景点、4处国家级传统村落以及6处市级农业旅游点为核心,建设环城森林旅游休憩带,发展一批生态旅游产业,使生态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九)大力营造生态文明建设氛围

  积极开展省、市级园林式单位(居住区)评比,认真组织全国、省级绿化表彰活动评选推荐,持续推动开展森林社区、森林单位、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人家、绿色驿站等示范活动,以创建活动、宣传发动、科普教育引领生态文化新潮流,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氛围。

  (十)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

  以保护生态、保障民生为目标,着力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和森林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自然保护地、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灾害防控等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森林生态功能,并在森林质量提升、生态安全构建中不断完善科技支撑体系,为太原市森林城市的创建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在科学规划十项重点工作的基础上,《三年行动方案》还对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相关部门进行了详细的任务分解和分年度实现目标。下一步,各级财政将针对《三年行动方案》中的重点工作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并将重点工作的完成情况纳入考核体系,从财政上、制度上为创森的高质量推进基于保障。

  可以说,有了《三年行动方案》,我市的创森工作将更加目标明确、责任明细,为2022年底所有指标全部达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森根据创森工作的推进情况,我们还将陆续出台创森攻坚方案和冲刺方案。

  解读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边素庭

谢谢王书宏副局长的介绍。
下面,进入记者问答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各位记者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太原市政府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与总体规划还有多大的差距,有什么具体举措?

  太原市国土绿化管理科负责人温祺

  刚才王书宏副局长的解读也提到了我市目前还有七项指标未达标,十二项指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针对我市存在的指标差距以及需持续巩固提升的指标,我们也确立了十项重点工作,这十项重点工作分别对应了以上两至三项指标,《三年行动方案》对每项工作都明确了建设目标,进行了任务分解,提出了实现路径。例如我们将通过一年的时间实现重要水源地绿化的全面达标,通过两年的时间实现村庄绿化和乡村公园建设的全覆盖,通过两年的时间在全市十县市区全部建设完成体验式、参与式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生态课堂。我相信,通过两到三年的不断努力,我们太原一定能跻身国家森林城市的大家庭。

  山西经济日报记者:

  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中,如何突出太原城市的特色?

  太原市国土绿化管理科负责人温祺

  太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要充分结合太原的自然地理条件、历史人文特色、未来主要规划措施等综合因素开展创建工作。除了刚才提到的“一核、两脉、三圈、四极”的总体布局,《总体规划》还将太原划分为三大功能片区:

  (1)东部城市森林建设区,即中心城六区,重点建立城市与森林的和谐共融关系,实现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2)西部生态保护修复区,娄烦、古交、清徐三县市位于黄土高原—川滇生态修复带内,重点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开展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建设项目,实现以绿养山、以绿养水、以绿养田;

  (3)北部生态屏障提升区,阳曲县属京津冀生态协同圈范围,重点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升,打造京津华北西侧、太原北大门重要的生态屏障。

  可以说森林城市的布局和功能区划分充分体现了太原的特色。

  山西综合广播记者:

  2035年,总体规划实现后,会给市民生活带来哪些切实的变化?

  太原市国土绿化中心主任马东升

  到2035年,经过我们15年的森林城市建设,我市森林面积预计将增加6万公顷以上,每年生态效益相对于建设前将增长38.22亿元,到2035年,我市年均生态效益总量将达到145.75亿元。对于市民们来说,可以最直观的感受到人居环境的改善,城市绿地明显增加,花草树木明显增多,可供休闲游憩的好去处多了起来,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天更蓝了,空气也更加清新,冬天的雾霾也少了,城市森林的增多,噪音也会降低很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让我们的城市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与大自然更近了,这将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新体验。

  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锦绣太原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一个"天人共美,相生共荣"的森林城市必将应约而来,拥抱你我,圆梦当代,福泽子孙!

  谢谢大家!

  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边素庭

  各位记者朋友们,山光凝翠,川容如画,名都自古并州。太原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山西省太原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的引领下,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太原市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必将取得越来越丰硕的成果,迎来层峦叠嶂满目苍翠、山水林田绿意盎然的明天。到2035年,我们的城市将融入森林,绿色辐射乡村,花草铺满大地,美景遍布并州,构建出一幅城在绿中、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丽画卷,一座山清水秀、健康宜居、绿色安全的高品质太原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非常感谢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李军书记和各位同志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编:田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