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头牛发展到现在的养牛专业户,从因病致贫到现在的看病不花钱,从外出打工到现在的家门口就业……自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以来,娄烦县盖家庄乡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及省市相关要求,截至目前,全乡贫困人口533户1756人,已全部脱贫。
其中,盖家庄村共计42户12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极大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彻底改变了盖家庄村的贫困面貌。

焕然一新,向“苦日子”告别
在成为盖家庄村目前最大的养牛专业户之前,张存贵只能依靠“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耕种来维持生计。“2014年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记者问。 “2014年老伴去世后,生活十分困难,靠种地维持生计,时不时出去打工,一年收入千数来块钱。”张存贵说。盖家庄村大多数贫困人口和张存贵一样,只能靠山区开垦出的几亩地维生,当“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时,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犹如一股股清新的风吹到了这座沉睡已久的深山里。
针对张存贵家实际情况,帮扶干部多次入户与他沟通交流工作,鼓励他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张存贵最终决定发展养殖牛的脱贫致富项目。村干部得到这一消息,也给予大力支持。帮扶干部带着张存贵,跑信用社,为其协调办理产业发展贴息贷款,最终享受到了小额贷款资金扶持。张存贵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牢牢地记在心里,时刻勉励自己。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目前张存贵家的牛已由开始的5头发展到现在的19头,成为了全村最大的养牛专业户,今年还卖出牛犊6头,收入6万余元。

雪中送炭,打破“因病致困”
对于贫苦的百姓而言,往往一场大病就会让一个家庭雪上加霜。54岁的王爱英无疑是在大病折磨下依然负隅抵抗的芸芸贫苦百姓中的一员。当记者采访王爱英时,她打开了话匣子:“2016年我检查出淋巴癌,2016年化疗,2017年放疗,2018年、2019年复查,一个月要去两回医院。之前看病也会报销,只报50%。但是现在只要住院就能报销,看病花不了几个钱。”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扶贫路上一个也不能落,幸福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在县乡村各级政府的帮助下,及时为王爱英办理了大病医疗保险,及时开展民政大病关怀救助和特困特殊救助,并从经济上多方给予救助。目前,王爱英全部享受到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贫困人口参保全额财政救助、民政大病关怀救助、特困特殊救助的健康扶贫“三保险三救助”,以及健康扶贫“双签约”,真正解决了王爱英看病的后顾之忧。“现在国家政策就是好,贫困户看病有依靠,我现在是不愁吃不愁穿,身体一天比一天好,真是托国家好政策的福。”王爱英说。

精准扶贫,脚步扎根泥土
自2016年,太原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盖家庄乡开始城区包乡对口帮扶以来,中北高新区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盖家庄乡调研脱贫攻坚工作,了解村情民意,入户走访,慰问贫困户,与县和乡、村领导认真分析贫困原因,查找制约瓶颈,深挖发展潜力,共谋脱贫攻坚和小康建设。
2017年,中北高新区在盖家庄村建起了香菇种植基地,作为投产的主要产业项目,共建有100个大棚,运营三年以来,为全乡产生收益240万元,惠及399户1249人。此外,还与太原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为盖家庄乡750名贫困户举办专业技能培训,农户用学到的技能开始走上了养殖、种植的脱贫之路。
张海生是太原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名工程师,2019年,他主动请缨,成为太原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驻娄烦县盖家庄村第一书记。从驻村第一天开始,他便带领2名队员,对全村42户贫困户逐户进行访谈,对贫困户生活、工作、生产状况进行了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年来,他走遍盖家庄村每一家每一户。说起来每一户的情况,张海生如数家珍。

步履不停,迈向美好生活
脱贫摘帽并非贫困县奋斗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自盖家庄村开始实施香菇种植项目后,王存亮夫妇就加入了种植香菇的行列。除了解决自身就业问题、获得相对稳定的每个月2000元工资外,香菇种植的收益分红也让夫妻二人享受到了香菇种植项目带来的切实收益与好处。目前香菇种植项目正在致力于开创区域化香菇品牌,精心打造优质菌棒、精品食用菌、香菇酱、有机肥等系列产品,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引进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依托企业技术销售优势,鼓励农户承包生产。下一步,还将以点带面,在全乡有条件的村庄推广香菇种植产业项目,不断做大做强全乡香菇产业。
“2014年,脱贫攻坚开始以后,积极谋划产业项目,谋划帮扶项目,到现在为止已经实现11个村,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帮扶,人人有收益。通过香菇种植、养牛、草莓种植等一系列项目的带动,全乡533户1756人如期实现脱贫,每人收益达到4500元以上。下一步,将助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通过香菇种植、草莓种植、泉水鱼等一系列产业项目以及其自然风光来打造区域旅游。”娄烦县盖家庄乡党委书记闫建晟说。

脱贫攻坚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人。正因为如此,“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如明珠般遍布娄烦大地——人民的生活条件改善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两不愁三保障”也全面实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尺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下之路已成,又怎会望不见瑰丽的诗与远方?
全媒体记者 党三玲 实习生 李偲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