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脱贫“乡约”小康》开篇词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一幅幅致富新图景在太原次第展开。
记录改革进程,勾勒奋斗精神。太原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指挥中心推出“聚力脱贫'乡约'小康”网络视频系列专题,聚焦太原脱贫攻坚生动实践,解密百姓小康路上的幸福密码,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故事中!
依山傍水,诗画勾勒素瓦,河北村美得质朴却又色彩斑斓。
5年,是娄烦县天池店乡河北村蜕变的时间。旅游与扶贫的结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角色转换
8月2日,挂着酒旗的农家小院里,冯平玉一早开始准备食材。
当天有50多人来村游玩,住谁家的院子由村里统筹安排,餐食供应则被“分解”到各家各户头上,冯平玉是其中之一。
2017年,冯平玉拿出自家的院子,配合村里的规划,改造成了当地第一批“农家小院”。住宿加餐饮,旅游旺季时,一个月多收入2000元不成问题。乡村旅游越来越火,他还鼓励本村亲戚找了一份服务员的工作,一个月也有1500元的收入。
城里客玩得开心,村民们都有钱赚,这样的好生意,放在几年前大伙连想都不敢想。
华丽蜕变
“以前民间有句俗语叫‘有女不嫁河北村’就是说这里。我们2014年摸底的时候,全村148户543人,贫困户还有53户193人,贫困发生率达35.5%。”韩永政是河北村驻村第一书记,2015年,娄烦县派出了扶贫工作队,韩永政就是当年入村的。
河北村虽然是贫困村,但村子周围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山上的三台圣母庙是娄烦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的庙会是周边十里八乡的盛会。
2017年,扶贫干部和村民们开始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以“企业+农户”的乡村旅游模式,为乡村经济的转型跨越寻找突破口。
规划先行,引进企业帮扶;丰富活动,扩大市场影响。河滩整治、村道铺设、厕所改造、外墙粉刷、院落设计……一系列工程有序展开。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专业的旅游公司和策划团队也来到村里,一张生态旅游蓝图慢慢铺开。
未来可期
村间小路移步易景,轰趴大院各具特色,传统庙会体验民俗。昔日的贫困村,靠“旅游+扶贫”实现了华丽转身。
目前,河北村已发展了20个农家小院,其中包括10个民宿小院,8个美食小院,1个手工作坊,1个农耕馆。每年“3.18”古会期间,可以实现每天1万人以上的游客量,为参与活动的农户每户增加300至1500元的收入,整村实现年营业收入50余万元。
截至2019年年底,河北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35%,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9028元,实现整村脱贫。
现在,河北村又争取到了文化和旅游部的扶持资金,将把后山110眼破旧土窑洞“变废为宝”,打造具有晋西北风情的“云栖谷”文旅小镇旅游项目。创意农耕馆、乡愁老油坊、静心池、观光亭等项目也在建设完善中,村庄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想象。
更美的乡村面貌、更广的收入渠道、更多的职业身份……越来越多的村民回到久别的家乡,摆脱靠天吃饭的束缚,带领全家人脱贫致富,从绿水青山中捧出金山银山。
旅游脱贫,擦亮了乡村振兴的底色。“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一美好愿景,正逐渐变为现实。
总策划:宋立纲
策划:郭叔增 申建宏 孔莉萍
执行总监:麻毓筠 贾军红
配音:王春宇
制作:王经纬
记者:王昕 王经纬 王欣雨 党三玲 白嘉怡 武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