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先后应聘进入两家知名汽车品牌的4S店卧底暗访,发现了诸多惊人乱象。在维修车间,一名4S店员工抄起铁锤,将一辆送修汽车原本完好的水箱框架砸坏才停下,拍照后才示意维修技师拆解定损。“每个车都砸,要不然你哪挣钱去啊。”除了“砸坏好零件再修”,暗访过程中,记者还发现两家4S店员工还存在虚假清洗保养,截留超量油液等问题。(《新京报》10月19日)
种种操作之胆大妄为、之野蛮粗暴,都刷新了公众先前认知。有视频有真相,某些4S店“黑店”的本质,算是彻底坐实了。如今有待追问的是,此类现象到底是个别门店胡作非为,又或是普遍存在?
其实,不少4S店早就劣迹斑斑、声名狼藉,许多车主渐渐敬而远之。吃亏上当多了之后,一些老司机也找到了应对之道。也即,在质保期内把车送到4S店免费保养,一旦出保就找信得过的汽修厂,或者索性自行采购零件DIY修车……这些自保之术,本身也伴随着其他“风险”,只能说是无可奈何之举。当然了,老司机的行为并未从根本上影响4S店“灰产”创收。现实中,不少4S“黑店”紧紧抓住“吃保险”“坑小白”两条业务线,赚得盆满钵满。
记者调查发现,4S店员工对于车祸车辆下手尤重。砸坏好零件,然后用撞车受损来定损,“反正保险公司会给钱”。除了“骗保”之外,砸坏好零件再修,显然还涉嫌毁坏公私财物,若是情节严重,还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其性质之恶劣,法律后果之严重,绝非偷奸耍滑那么简单。
作为单一品牌特许经营销售的4S店,其售后服务有着稳定的客源,这使得其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而另一方面,近些年来,随着汽车功能越来越多、系统越来越复杂,4S店维修部门所掌握的“专业信息优势”更大,就算动了手脚,顾客也是发现难、取证难。种种客观现实决定了4S店很难严格自律,而只会无所不用其极玩套路捞钱。 唯有打破汽车销售、维保产业链条的封闭化、条块化,下定决心加速发展大卖场综合“汽车超市”以及高品质的连锁汽修品牌店,才能从根本上打破4S店一家独大、店大欺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