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意渐浓的太原街头,处处透着一股文明新风,城市交通秩序井然,大街小巷干净整洁,人人争当文明表率,处处闪耀文明光辉,市民整体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创建文明城市的浓厚氛围让太原城显得更有魅力。
文明交通新变化人车出行更有序

礼让斑马线的更多了,机动车不乱停乱放了,闯红灯现象越来越少,乘坐公交上下有序……这些“出行”变化,折射出的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近日,记者走访多个街道与商圈看到,文明风尚在我市市民的出行细节中处处体现,讲规矩、守秩序正成为又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府西街新建路口,记者看到,十字路口设有专门的行人等候区与非机动车等候区,人行道斑马线显示红灯,行人自觉地在路口等待绿灯,绿灯亮起,人们才从斑马线过马路,非机动车从指定车道过马路。
此外,斑马线前礼让行人也有很大改观,在南内环街体育路段,行人较多,但看到行人过马路,司机都会主动停下来,让行人通过后在通行。“原来过马路,尤其赶上高峰期,得等上半天,现在不同了,只要是行人过马路,机动车就会礼让,非常安全。”家住在附近的陈明军笑着说,礼让斑马线已经成为我市随处可见的文明景象。

“除了礼让行人,其实变化最大的是逆向行驶行为的减少。”迎泽大街新晋祠路的交警告诉记者,去年以来,我市交警部门对逆向行驶、闯灯越线等非机动车不文明行为持续整治,逆向行车现象大幅度减少。人们渐渐地发现逆向行车虽然看似方便,但是交通安全隐患却不小。现如今,随着逆行减少,十字路口更安全了也更通畅了,文明交通的便利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
涵养家风促和谐传递文明新风尚
“家是充满爱的小世界,是我们前行路上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8月24日,谈起自己的家庭获得2019年市级“最美家庭”,目光深邃的张瑛笑着说。每个人对家的定义不同,对她而言,“百善孝为先”,只有把孝老爱亲作为人生的起点,家庭才能变得温暖和美。

张瑛是迎泽区执法分局的一名财务工作者,丈夫在太原市救助管理站工作,孩子就读于天津大学。张瑛二十年如一日,尽心竭力,悉心照料因患脑溢血不幸瘫痪在床的母亲和行动不便的父亲,受到了左邻右舍的好评。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我希望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张瑛经常教育孩子,孝敬父母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要学会感恩,成长为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如今,儿子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名牌大学—天津大学,并以学院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公派出国访学的机会,得益于好家风的传承。

张瑛二十年如一日照顾父母,孝老爱亲风范令人动容;武玲丽向上向善,祖孙三代热心公益;姚润堂支持儿子国防事业,胸怀大爱令人钦敬……在我市,越来越多的家庭以各自的好家风感染着周围的人和家庭,汇聚为一股股社会暖流。创城活动中,市妇联通过评选“最美家庭”,将家训家风融入家庭教育、融入道德讲堂走进社区,弘扬宣传好家风故事,营造浓厚文明家庭氛围。
人人都是志愿者创城路上同心干
拾垃圾、捡烟头、维护交通路口秩序……他们身穿红马甲、手拿工具,穿梭在大街小巷,他们来自于群众,也活跃在群众之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传递正能量,引领城市文明不断前进。

张霞是太原市37中的一名老师,“志善迎泽·公益一小时”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她带领着37中教师每周五下午前往社区参加志愿活动。“现如今,市民素质提高了,乱丢垃圾的人少了、文明出行的人多了,每周都有新变化,这让我感觉到,我们的工作越来越深入人心。”张霞颇感欣慰地告诉记者。

“您好,请您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谢谢您的合作。”8月22日早上,在漪汾街千峰路口,志愿者李敏及时劝导行人。自7月1日我市启动“文明交通、安全出行”志愿服务活动以来,太原市114个交通路口,每天1026名志愿者参与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在全市营造出了“文明交通、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爱国卫生季”活动开展以来,万柏林区南寒街道有序开展文明巡访活动。“你好,这是《山西省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规定》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倡议书》宣传册。”文明巡访员们不顾酷暑,深入小区、挨家挨户上门对近期创城重点进行宣传,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明素养,提高创城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

文明,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如今的太原,从“面子”到“里子”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城市更有质感、更有活力、更具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