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报业集团) >> 教育频道

新经济导向破解“就业难”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李晓琳 2020年08月21日 09:52

  在考虑升学、出国以及后续公共岗位落实等因素后,今年全国约有590万大学生应届毕业生需要在市场化机构就业。“就业难”再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智联招聘20日发布信息揭示就业“难”点所在:除因疫情冲击导致总量供需矛盾外,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与大学生能力与期望之间的结构性错配成为主要原因。

  统计数据显示,门槛较低、基数庞大的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相对困难。比如,会计、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法律为“热门”专业,但大专学历和一般院校背景的毕业生,占这些专业就业困难群体的近六成,其在专业质量上达不到用人单位标准。同时,烹饪、会展管理、休闲体育和旅游酒店管理等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专业。

  那么,怎样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相关人才专家分析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既有外部冲击下的周期性因素,也有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因素,还存在着疫情导致的摩擦性因素。2020届毕业季已过,2021届秋招又将至,大学生就业即将面临“双届叠加”的严峻局面,必须以超常规的政策“组合拳”,对冲周期性因素,缓解结构性因素,降低摩擦性因素。

  举例来说,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对稳定就业市场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着力点。各高校可探索以新经济为导向的“大学生后教育体系”,联合各领域的龙头企业,在专升本教育、第二学士学位教育以及未就业毕业生后续教育中,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

  同地,企业可更多开展“云端双选会”“云端宣讲会”“空中笔试”和“空中面试”等,借助视频、语音、文字乃至VR场景模拟等方式,对大学生求职者进行多维度评价,提高线上招聘的渗透率、匹配度和成功率。

(责编: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