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报业集团) >> 理财频道

扶贫村里的“诗人书记”

作者:梁晨霄 2020年07月28日 10:20

  “走村填手册,入户问经营。实事实心做,但留百姓评。”这是张文艺《初夏下乡》一诗中对扶贫工作的描写。

  张文艺是农业银行阳泉分行员工,于2015年7月被委派到平定县岔口乡主铺庄村担任第一书记。在驻村扶贫5年时间里,他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贫穷山村的村容村貌和贫困户收入有了明显改善。2017年全村44户83人全部脱贫。

  “旧貌渐离新貌栽”。爱好诗词的张文艺用笔记录了扶贫工作和村子里这些年的变化,他也从一名普通农行员工变成了村里人口中的“诗人书记”。

  带月荷锄归的书记

  “春光日照殊,乡景百花图。晚聚桃凉下,红岩品味厨。邀来村事议,洞里说帮扶。归路披明月,稀星伴行途。”在张文艺的诗中,一派田园风光似乎颇有采菊东篱、把酒南山的风雅,现状却与之背道而驰。

  主铺庄村的自然状态可以概括为山高、坡陡、地薄、林稀、水少。村子位于平定县岔口乡北部,离岔口乡20余公里,离平定县城70余公里。由于地薄,经济林稀少,水源仅仅够人畜使用。经济作物主要有玉米、谷子、土豆、花椒、核桃等。村庄依山而建,村民居住以石头窑洞为主,水窖是人畜用水的主要水源。村里没有通公共汽车,村民有个要紧事儿,只有村主任的一辆旧面包车应急。

  为了改变主铺庄村无产业现状,张文艺和村支“两委”干部经过调研分析,决定凭借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依托红岩岭景区,发展以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为主的“旅游+”为脱贫产业。帮扶企业在村里建设了百亩采摘园和百亩连翘以及花椒林、盆栽果树、枸杞种植等农业项目,优先安置贫困劳力参与餐厅服务、安保以及维护、建设等工作。根据用工不同,村民一天能挣到80元~200元不等的工资。鼓励部分贫困户制作豆类、谷类、压饼、手工艺品等特产售卖,倡导农户自建自办农家乐、民宿游等主题项目。

  叫卖农产品的书记

  村里有了大产业,村民有活儿干,张文艺鼓励村民发展自家“小”产业。他通过当地农行,为村民争取到每户6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村民们养鸡、养羊、养蚕、养蜂,种植果树,有的还开起了农家小饭店。“小”产业办起来了,村子红火起来了。

  张文艺还成了村里农产品的“宣传员”和“销售员”。他通过抖音和微信朋友圈为村里的山蜂蜜、笨鸡蛋做推广宣传。帮扶单位、沿途各村的爱心超市也成了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不少市区消费者的订单,张文艺就自己开车送货上门,他的小捷达车成了村里农产品的专业运输车。

  写扶贫诗的书记

  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村里的环境也一天天变好。“村口水池修建,几人迎初暑。割坡刨药改广场,养鸡又栽树。”正如张文艺诗中记录,村里修了蓄水池,建了文化广场,绿化了通村公路。

  张文艺组织村民成立了文化宣传队,邀请专业人士在通村公路沿线的墙上绘制了宣传彩绘画。农闲时节,他们聚在一起切磋技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景区办节庆活动,大伙儿还去表演,赚工资。

  “下乡回到扶贫点,山路青青绿相连。山鸡野兔齐赛跑,千花百果共争艳。老翁急去摘瓜菜,新妇奔来做饷餐。乡亲纷纷唠短长,一日不见百姓牵。”张文艺的扶贫诗来源于他脚下的生活。他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走出自我小天地,心里装着村民,就能找到创作的激情、动力和源泉,找到适合减贫致富的好路子。

(责编:张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