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报业集团) >> 健康频道

上海同济医院余少卿教授的太原行医映像

来源:太原市人民医院官微 作者:孙丽娜/文 王海燕/图 2020年07月23日 18:01

  提拉杆箱上班的“大专家”

  余少卿教授是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在全国鼻微创外科领域有学科特色。6月6日,他的名医工作室正式在太原市人民医院落户,每月他都会来人民医院坐诊、手术。7月11日,是他第二次太原出诊。早上8点整,余教授收拾好行李,退了酒店房间,提着拉杆箱走进人民医院。因为修路,车子要绕一个大圈才能到酒店。为了节省时间,余教授执意不让派车来接,他对科主任王海燕说:“我和你一样都是到人民医院上班来的,路不远自己去就好了,不用那么麻烦,病人还等着呢。”这样的大专家还真是少见。

  患者心中的“福星”

  李先生今年69岁,是太原某事业单位的退休干部,双侧鼻塞10多年,脓涕,头闷头痛,嗅觉减退,并引发高血压,各种方法都降不下来,疫情期间又发生了面瘫,非常痛苦。因为鼻塞头痛,李先生长期鼻喷各种药,得病乱投医,钱不知道花了多少,鼻炎却越来越严重。李先生的孩子在深圳工作,多次要接他去深圳看病,却因为路途遥远,南北方不适应无法实现,他的鼻窦炎一拖就是大半年。

  一天,他在朋友圈里得知太原市人民医院请来一位上海的耳鼻喉科大专家,还成立了名医工作室,定期来出诊、手术,他马上来到人民医院找到王海燕主任咨询,并毫不犹豫办理了住院手续。6月6日上午10:00,上海同济医院耳鼻喉科余少卿教授准时出现在手术室,为李先生行双侧鼻腔肿物切除术,双筛窦、上颌窦、额窦开放,右侧蝶窦开放,双侧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手术,手术范围很大,步骤复杂,需要精湛的技术和足够的细心和耐心。无独有偶,李先生的亲弟弟和他的症状如出一辙。7月11日,已经出院的李先生领着他的弟弟来找余教授,患者鼻腔肿物已深达颅底,波及眼眶内侧壁,手术的复杂程度和难度可想而知。通过“余少卿名医工作室”专家团队共同努力,兄弟俩的手术都非常成功,现已康复出院。他们激动地说:“感谢人民医院,感谢余教授!遇到他是我们的幸运,他真是我们兄弟的福星啊.......”

  还有一位张先生,声音嘶哑四个月,经多家省内三甲医院诊疗,确诊为喉癌。他的儿子在微信上看到太原市人民医院有“上海同济医院余少卿教授名医工作室”,马上来到医院,找到耳鼻喉科王海燕主任,王主任了解了患者的情况后,立即与上海同济医院耳鼻喉科专家进行了线上云会诊,将相关检查资料发送给余教授,得到了余教授的回复:可以手术!7月11日上午9:00,手术开始。这台手术的最大难点是既要完整切除癌肿,又要尽可能做到喉功能重建,这在手术级别中属于四级+手术,难度非常大,风险高,更是填补太原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的手术空白。手术一直持续到下午14:30分,5个半小时下来,余教授才轻轻地说:大家辛苦了!但最让他欣慰的是:手术成功,患者安全。简单地吃了口盒饭,他又匆匆走进手术室开始下一台手术。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辛苦一点不要紧,病人不能等的!”

  海燕眼中的“老余”

  大医风范,唯有情怀最动人。余少卿教授是耳鼻喉科主任王海燕在上海同济医院进修时跟随的导师,余教授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对病人的关怀备至,对同事的谦和友善都让她深感钦佩。在同济医院耳鼻喉科,大家都亲切地称他“老余”。上海的“老余”来到太原,就成了太原的“老余”,干完活儿,他会和海燕同事们一起盘腿儿聊天儿,大碗儿吃面,见缝插针地给大家讲手术技巧,一遍遍叮嘱术后护理要点。

  余教授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地默默工作在病人需要他的地方……

(责编: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