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史上最短学期,我市中小学生陆续开启了暑假模式。面对这个特别的暑假,少了周游世界的快意,多了在家独处的寂静,青春少年如何放飞自己、实现超越呢?
初二学生马煜辉的暑假计划有点与众不同,他想在暑假实现一个心愿——制作一个声控智能机器人。“疫情期间,我利用上编程课的知识,在家琢磨着做了一小半,假期来了,我可以继续试验了!”马煜辉开心地说。就这样,马煜辉学会了用力学软件模拟分发动作,探索用齿轮改进橡皮筋传动装置,还试验了新材料。
相比马煜辉的目标明确,王浩博的暑假显得散漫。“我们工作忙,小博常一个人在家,与电子产品为伴。”浩博妈妈很无奈。到了假期,很多孩子处于“放养状态”。这其实是一个老问题,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因为电子产品引发的问题愈加突出,很多孩子围着电视、电脑、手机转。这种长时间“触电”“触网”状态,不仅挥霍了宝贵的时间,而且“宅”出了很多健康问题。
四年级学生冉冉的暑假安排更为丰富一些。“依照孩子的兴趣,选择了一家口碑不错的篮球训练基地,孩子早睡早起,坚持训练,精神头挺足。”冉冉爸爸对儿子的希望是:强健体质、开阔眼界。因为疫情,他们取消了原先计划的海滨之旅,一起制定了周边游计划——南北穿行汾河公园、打卡东西山旅游公路、领略天龙山石窟之美……在游历美景的同时,冉冉切身感受着古城太原的悠久历史,开心而充实。
心理咨询师张静晖提醒,假期生活要丰富规律。除了文化课,还应有运动、户外活动、公益活动等等。作息也要规律,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朝着目标努力,在探究中体味这个假期的充实和快乐。
不仅家长和孩子想方设法让暑假变得多彩,我市很多文化场馆在做好防疫的同时,也为学生们打开另一扇暑期之门。
“今天和大家分享《大师巨匠》里的三位民国绘画大师齐白石、徐悲鸿和张大千的故事……”王文婵的两个孩子假期里最喜欢的事,就是去太原市图书馆看书和参加图书馆举办的各类公益活动。因为疫情,市图书馆没有举办线下活动,但在线上开设了“网上读书会”“书香太原·太图荐书”等活动,两个孩子每天除了去图书馆看书,就是打开太图微信公众号上的“网上读书会”听书。当读书成为习惯,它会像种子一样种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科技馆、书画馆、博物馆……孩子们脱离了学习的压力和家长的督促,徜徉其中,接受更直观、更多维、更深厚的文化传播和熏陶,定不负这个暑假时光。
“如今的孩子自主独立、想法多元,如果家长跟随孩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他们一起编织趣味横生的暑假,何乐而不为?”张静晖的话给纠结中的家长们提了醒。